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音乐疗法对发声困难儿童神经康复护理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影响

    贾瑞杰李敏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音乐疗法对发声困难儿童神经康复护理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42例发声困难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康复护理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嗓音听感知一致性评估(CAPE-V)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家长版儿童嗓音障碍指数(pVH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对发声困难儿童神经康复护理依从性和康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音乐疗法发声困难神经康复护理依从性康复效果

    屈光矫正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效果

    李锦文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屈光矫正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5月收治的12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和矫正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矫正组采用屈光矫正治疗.最后收集并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视力水平、视觉敏感度、屈光指标、P1波振幅、P100潜伏时间、家长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等数据.结果:矫正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组患儿治疗后P1波振幅高于常规组,P100潜伏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组患儿视觉敏感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组患儿治疗后的视力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组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高于常规组,调节滞后量、屈光度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组发生不良事件1例(1.67%);常规组发生不良事件3例(5.00%).矫正组不良事件数量少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组患儿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时,选择屈光矫正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儿视力水平,恢复患儿视觉敏感度,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在实际的治疗中推广.

    屈光矫正治疗屈光不正弱视

    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和检出率观察

    李敏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频与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低频超声、高频超声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低频超声、高频超声、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结果,分析对于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时,低频超声、高频超声、高频联合低频超声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比较低频超声、高频超声、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对于不同类型的阑尾炎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43例患者经手术诊断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余37例为其他急腹症.对于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时,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高频联合低频超声比低频超声、高频超声高(P<0.05),而高频超声比低频超声高(P<0.05).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高频联合低频超声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呈高度一致,而低频超声、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均呈中度一致.对于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三种阑尾炎诊断时,高频联合低频超声、高频超声的符合率均比低频超声高(P<0.05),而高频联合低频超声的符合率比高频超声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可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并更加准确地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诊断低频超声高频超声

    湿疹外治研究进展

    李小英黄仕光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系统疾病,人们患病之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苔藓样变化等症状,其病程与治疗周期较长,存在极高的复发率,会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慢性湿疹成为医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当前临床中大多采取外治法治疗湿疹,且可以从中医与西医两个方面开展,本研究将分别介绍湿疹中医外治方法、西医外治方法及中西医结合外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慢性湿疹外治方法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

    梅毒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的应用价值

    李志榕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选2021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梅毒检测的6 358例被检测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ELISA、TRUST、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观察ELISA、TRUST、TPPA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6 358例接受梅毒检测的患者中,梅毒确诊80例;TRUST阳性82例(含确诊80例),阳性率1.29%(82/6 358),假阳性2例,假阳性率2.44%(2/82),阳性准确率97.56%(80/82);ELISA阳性142例(含确诊80例),阳性率2.23%(142/6 358),假阳性62例,假阳性率43.66%(62/142),阳性准确率56.34%(80/142);TPPA阳性141例(含确诊80例),阳性率2.21%(141/6 358),假阳性61例,假阳性率43.26%(61/141),阳性准确率56.74%(80/141).结论:在梅毒疾病诊断中,ELISA和TRUST检测方法均展现出了良好的疾病诊断效果,但是两者比较可知,EISA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疾病筛查方法,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疾病诊断效果,建议在疾病诊断中将ELISA和TRUST检测方法联合应用,以便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确诊率

    不同剂量丙泊酚麻醉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

    林有群刘宏玥奉光举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单双号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2.0 mg/kg丙泊酚麻醉,实验组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1.0 mg/kg丙泊酚麻醉,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BR)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检查前10 min)、T2(检查中10 min)、T3(检查后10 min)时血氧饱和度(Sa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接受小剂量丙泊酚麻醉,能够更好地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丙泊酚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认知功能

    医用骨科电钻头清洗方法及效果评价

    骆丽燕梁梅芳贺钦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医用骨科电钻头清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本院骨科电钻器械60件,将钻头利用同等血液进行污染处理,再完全浸没于清洗液液面下转动清洗,根据不同转动方式分为手动组与电动组,每组各30件.手动组采用手工转动钻头方式,电动组采用电力转动钻头方式,通过带光源放大镜目测法、潜血试验、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比较两组的清洗效果.结果:带光源放大镜目测法显示电动组和手动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6.67%、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擦拭采样中,潜血试验、ATP生物荧光法结果显示电动组和手动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面下转动采样中,潜血试验结果显示电动组和手动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0.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生物荧光法结果显示电动组检测结果优于手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方法均显示电动组清洗合格率更高(P<0.05).结论:在清洗医用骨科电钻头各环节中,液面下电力转动钻头可有效提高清洗质量.

    医用骨科电钻头电力转动手工转动清洗效果

    双低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

    马静静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低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双低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s,碘帕醇30 mL)与常规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s,碘帕醇50 mL).对比两组血管CT值、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双低组动脉血管(主动脉弓、左/右侧颈动脉、左/右侧锁骨下动脉、左/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CT值均低于常规组(P<0.05).双低组静脉血管(右侧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CT值低于常规组(P<0.05).双低组图像质量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信噪比(SNR)、噪声比(CNR)比较无差异(P>0.05).双低组有效辐射剂量(ED)、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双低(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扫描技术用于头颈部CTA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并且可减少辐射剂量.

    双低CT扫描头颈部CT血管成像

    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阿托品对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母婴的影响

    宋彦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阿托品静脉预注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6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预注药物不同分为甲氧明组34例(A组)、阿托品+甲氧明组29例(B组).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分娩后5 min(T3)及手术完成时(T4)产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变化,同时记录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差异及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T0时刻SBP、DBP及HR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在T1~T4期间血压差异不显著(P>0.05);A组在T1、T2期心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1、T2期心率明显低于T0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脐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标准碱储备或碱剩余(BE)及动脉血乳酸(La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恶心、呕吐及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期间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联合阿托品可有效维持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不影响新生儿的内环境稳定.

    甲氧明阿托品硬腰联合麻醉

    温经活络中药局部熏洗防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临床分析

    孙婷朱镭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温经活络中药局部熏洗在防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上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本院接受奥沙利铂、紫杉类或长春新碱类化疗的10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红白小球抽签结果划分为对照组(白色小球,54例)与观察组(红色小球,54例).对照组患者化疗后以甲钴胺药物防治,观察组患者化疗后采用温经活络中药局部熏洗方法防治.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时间及持续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出现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时间晚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通过温经活络中药熏洗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可采用温经活络中药局部熏洗方式预防治疗,可延长毒性反应出现时间,改善患者症状表现,安全性理想,倡导运用推广.

    温经活络中药局部熏洗化疗周围神经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