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在耳源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吴慧青朱次菊闻娟汤明晶...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在耳源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纳入的88例耳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4例采用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44例采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心理状况及残障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消失时间、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在焦虑、抑郁、残障程度方面均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焦虑、抑郁、残障程度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耳源性眩晕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减少眩晕症状和跌倒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相对较高.

    前庭康复训练心理护理耳源性眩晕

    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徐雪云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70例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成立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将此期间的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静脉置管感染率.另外选取12名护理人员,对比护理人员建立静脉管理小组建立前、后静脉输液治疗专业知识水平.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14%,较对照组的57.15%更高(P<0.05);试验组静脉置管感染率2.86%,较对照组的20.00%更低(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专业操作考核水平(90.33±1.32)分、专业知识考核水平(88.63±1.35)分,高于实施前的(60.32±2.01)分、(61.53±2.33)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中静脉治疗管理小组的成立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患者满意度,减少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可推荐.

    静脉治疗管理小组优质护理满意度

    系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杨静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系统护理干预.经过4周的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HAMD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79,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其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系统护理干预分裂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护理及预防策略

    赵志坤潘薇薇周加文沈丽...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源自西方国家,俗称"人工肺".本研究将先对ECMO技术的概念和原理进行简要介绍,然后结合ECMO的临床应用,谈一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常见并发症类型,最后对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加以论述.

    体外膜肺氧合并发症护理预防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

    朱秀玲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肺结核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肺结核患者(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后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焦虑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并对数据加以分析.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100(WHOQOL-100)评分:研究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总满意率: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并可提升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肺结核焦虑情绪心理护理常规护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ERAS理念手术室护理对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顾雪萍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对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理念手术室护理对其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肠癌患者36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n=18,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18,接受ERAS理念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术后1 d应激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术后康复情况(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明显上升,但相比较而言,观察组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可见,观察组的用时均更短(P<0.05).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可见,观察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ERAS理念手术室护理用于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肠癌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且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ERAS理念手术室护理肠癌腹腔镜手术康复效果

    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陈琴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9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49例.对照组使用华法林治疗,研究组使用利伐沙班治疗,两组都进行12周抗凝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研究组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具有显著的抗凝效果,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和治疗效果,减少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利伐沙班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临床效果安全性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对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陈莹燕沈冬梅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对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59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将应用缩宫素治疗的2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合缩宫素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更短,血小板计数(PLT)值更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更高,心率(HR)更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稳定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安全可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产后出血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

    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洪灿武郝新宝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87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给予CAG方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79.10%)(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7.20%(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是相对稳定且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地西他滨CAG方案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纳洛酮结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春丽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纳洛酮结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参照组32例,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研究组32例,采用纳洛酮结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手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当天,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和脑氧代谢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颅内压和脑氧代谢改善较参照组优,差异有意义(P<0.05).入院当天,两组患者的脑损伤血清标志物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脑损伤血清标志物水平(NSE和S-100β)比参照组低,差异有意义(P<0.05).入院当天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GOS评分较参照组高,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纳洛酮结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患者颅内压、脑氧代谢、预后及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脑损伤血清标志物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建议推行.

    纳洛酮呼吸机辅助通气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脑氧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