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接传红:以心为伴,守护光明"视"界

    郑苗苗谢蓓蓓
    1-3页

    郑蓉:心系千家万户幸福未来情驻患者安危播撒天使情

    张瑞杰谢蓓蓓
    4-5页

    超声刀与传统电刀应用于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常建明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刀与传统电刀应用于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患者,以抽签法按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刀手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电刀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炎性因子、甲状腺相关指标和血钙水平、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C-反应蛋白、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超声刀配合开放性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可减轻甲状腺功能损伤,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超声刀传统电刀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功能

    皮下注射及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陈虎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中实施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的平喘、解痉基础干预,对照组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实施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哮喘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组间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治疗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时均具有较佳的效果,但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较好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皮下注射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陈明李华敏刘建娴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IOE)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9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例,持续性鼻腔留置胃管管饲)与试验组(10例,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22.2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而言,采取IOE的干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采纳并推广.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卒中吞咽功能障碍

    基于ROS的人工智能实时光谱分析对四君子汤煎剂存储质量的控制效果观察

    陈勇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ROS)的人工智能实时光谱分析对四君子汤煎剂存储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从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均应用四君子汤煎剂治疗,对照组所服用四君子汤煎剂存储质量利用常规存储质量控制方式,研究组所服用四君子汤存储质量则应用ROS人工智能实时光谱分析.观察两组四君子汤存储质量控制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煎剂保存质量评分,研究组均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研究组均更高(P<0.05).结论:四君子汤煎剂存储质量控制中应用ROS人工智能实时光谱分析法,煎剂保存质量较高,患者满意度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四君子汤中药煎制ROS人工智能质量控制

    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董宇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治疗中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前与术后4 h的手术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丙二醛(MDA)]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差异并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但研究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对照组少,并且术后恢复方面表现出了显著优势.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在术后12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4 h的手术应激指标Cor、NE、MDA水平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在术后4 h的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轻,手术对患者的应激轻,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腹股沟疝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疼痛手术应激

    DSA引导下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

    贺帮军花永久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注射聚桂醇硬化剂对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剥脱术进行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DSA引导下聚桂醇硬化剂注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长进行统计,并统计其术前、术后第1天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用时及平均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第1天的血清TNF-α、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血清TNF-α、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DSA引导下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同时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血管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隐静脉曲张DSA引导硬化剂

    小剂量1%利多卡因腰麻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胡森刘智杨天庶黎庆标...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1%利多卡因腰麻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利多卡因腰麻)和对照组(布比卡因腰麻),每组30例.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镇痛完善时间、麻醉后血压和心率波动情况、术毕和术后肌力恢复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镇痛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血压波动情况和麻醉后心率波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水平优于对照组,术后肌力完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 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和术后7 d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1%利多卡因腰麻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完善时间较短,麻醉后的血压和心率更加稳定,术后的肌力恢复较快,术后发生POCD的概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小剂量1%利多卡因腰麻全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

    血栓弹力图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

    皇伟马茜孙茹茹孟晓波...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接收的120例ACS患者(设为观察组)和10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两组均接受血栓弹力图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血栓弹力图在ACS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经血栓弹力图检查显示,观察组的凝血反应时间(R)为(4.72±1.03)min、血凝块成形时间(K)为(1.72±0.68)min、最大振幅(MA)后30 min振幅减少百分率(LY30)为(1.09±0.28),均优于对照组的(5.58±1.16)min、(2.53±0.89)min、(1.57±0.34);观察组的最大振幅(MA)为(63.17±11.74)mm、血凝块形成速率(Angle)为(64.18±12.05)°、凝血指数(CI)为(1.42±0.36),均优于对照组的(56.71±10.25)mm、(56.63±10.17)°、(-0.79±0.29),P<0.05.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进行分析发现,血栓弹力图中R、K、MA、LY30、Angle、CI诊断AC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低于联合指标诊断(98.33%、95.00%、96.82%)(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ACS患者有明显的凝血功能亢进,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能有效诊断ACS,多项指标联合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弹力图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