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刘建华:用执着与爱谱写医者的华章

    张瑞杰谢蓓蓓
    1-3页

    李欣:六代传承志不改 勤学苦练践初心

    张瑞杰谢蓓蓓
    4-5,封4页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陈蕾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长效胰岛素治疗)与观察组(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每组41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5.12%)比对照组(80.49%)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方面,两组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方面,两组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IR比对照组低,而HOMA-β较对照组高(P<0.05).尿微量白蛋白(ALB)水平方面,治疗前,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观察组为7.32%,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情况,且能够调节尿微量白蛋白.此外,联合用药并不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长效胰岛素效果

    罗氏趾压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病例分析

    陈全利袁代富谭维选杨廷辉...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别采用罗氏趾压踩跷法和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经过筛选和甄别,纳入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38例.治疗1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组采用罗氏趾压踩跷法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在1个疗程(2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罗氏趾压踩跷法整体具有作用部位相对固定、易渗透、易持续的优点,能更快缓解突出的腰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与治疗1组相比,治疗2组起效更迅速、疗效更显著,疗程更短.结论:罗氏趾压踩跷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推拿手法.

    罗氏趾压踩跷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

    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对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灼林韦俊杰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用于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76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糖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7.37%,和对照组的81.58%相比更高(P<0.05).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治疗后,试验组分别是(6.34±0.53)%、(5.28±0.41)mmol/L、(6.92±1.14)mmol/L,和对照组的(7.93±0.85)%、(6.37±0.62)mmol/L、(8.58±1.92)mmol/L相比更低(P<0.05).关于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治疗后,试验组为(89.25±3.06)分,和对照组的(83.14±4.27)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不良反应,试验组发生率为5.26%,和对照组的7.8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联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疗效确切,血压和血糖指标改善更加明显,生活质量提升更为迅速.

    高血压生活质量糖尿病阿托伐他汀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关静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7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满意度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程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硬核白内障白内障手术

    产后访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郭锁琴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针对产妇和新生儿保健中采用产后访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产妇共计526例,按照双盲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采用产后访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显著,数据提示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指标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显著,数据提示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指标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0.05.干预后,两组保健知识知晓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0.05.干预后,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0.05.结论:选择产后访视引导产妇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可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产妇不良心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围产期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程度,经研究结果提示可进行临床推广.

    产后访视产妇新生儿保健知识

    温针灸结合火针治疗虚寒性膝骨关节病的效果

    韩燕钱英军张百百蒋海霞...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结合火针对膝骨关节病(虚寒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入我院治疗的98例膝骨关节病(虚寒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49例予以温针灸+火针治疗,B组49例予以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疼痛介质与炎性因子指标.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4周后,A组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低于B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B组,A组的血清疼痛介质指标低于B组,炎性因子指标低于B组(P<0.05).结论:为膝骨关节病(虚寒性)患者实行温针灸+火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其膝关节功能,且能控制膝关节痛感.

    温针灸火针膝骨关节病(虚寒性)

    毫米波循经传导穴位辐照治疗肿瘤的作用

    黄玲玲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毫米波循经传导穴位辐照治疗肿瘤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24例肿瘤患者,根据疗法不同将其纳入A组与B组,A组(312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312例)采用常规治疗+毫米波循经传导穴位辐照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B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A组低,P<0.05;B组治疗后的简易疲乏量表(BFI)评分较A组低,P<0.05;B组治疗后的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较A组高,P<0.05;B组治疗后的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均较A组低,P<0.05;B组治疗后全身状况的良好率较A组高,P<0.05;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A组高,P<0.05.结论:毫米波循经传导穴位辐照治疗对肿瘤患者可发挥积极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癌痛程度,降低癌性疲乏水平,且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保护患者外周血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提高其健康水平,值得推广、运用.

    毫米波循经传导穴位辐照肿瘤癌痛程度癌性疲乏

    突发传染性疾病确诊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敏莹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突发传染性疾病确诊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9月至2022年10月接收的突发传染性疾病确诊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以年龄阶段为界,对所有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年龄为31~50岁的人群心理压力最大,其次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 ic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产生风险与缺乏社会支持、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存在基础疾病、已婚、需赡养老人>2位、无业、月收入低于3 000元、受外界不良舆论影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陪伴等呈正相关.结论:需要及时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确诊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突发传染性疾病心理状况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