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质护理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

    高杨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以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本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60例行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自体移植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计算机法随机分组,1比1设置为参考组30例、护理组30例.参考组实施基础性护理,护理组在基础性护理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情绪状态、临床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分析差异.结果:护理后护理组焦虑(SAS)、抑郁评分(SDS)均低于参考组,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且护理后钙(Ca)、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低于参考组,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考组,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行甲状旁腺全切除+前臂自体移植术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维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各项指标的改善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护理满意度较高.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前臂自体移植术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优质护理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研究

    胡梅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门诊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两个组别,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知识评分、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自我概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2.33%)低于对照组(13.9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的81.3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行为转变理论多重耐药菌护理干预医院感染

    人性化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冠脉造影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蒋娟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冠脉造影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0例冠脉造影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人性化+优质护理),重点关注其情绪及心理状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情绪(焦虑、抑郁)上,观察组的评分均在护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理状态在护理后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心理压力测评量表(PSTR)评分比对照组更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1.43%、χ2=7.66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脉造影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可实现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缓解、心理状态的改善及不良事件的减少.

    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冠脉造影心理状态

    疼痛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宗梅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讨疼痛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归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开展疼痛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状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护理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12 h、48 h及72 h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4个维度(功能、畸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测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评价(总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能够加快控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获得患者更高的护理评价.

    股骨颈骨折疼痛护理术后疼痛功能恢复

    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麦燕兰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从2022年1月开始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选取2022年1-11月在我院抢救治疗的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路径组,另取2021年3-12月在我院抢救治疗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路径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路径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及急救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抢救成功率为91.89%,对照组为70.97%,路径组抢救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但路径组NIHS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急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抢救

    重点环节气道精细化护理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彭庆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重点环节气道精细化护理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3-12月收治的86例危重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气道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重点环节气道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满意率、误吸发生率、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与人工气道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人工气道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脑卒中患者应用重点环节气道精细化护理,可以提高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误吸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危重脑卒中气道管理精细化护理

    围手术期全视角护理对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乔禹王兢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全视角护理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心脏搭桥手术患者8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全视角护理组和常规化护理组两组,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生命体征、不良情绪、疼痛程度、术后感染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全视角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化护理组(P<0.05).全视角护理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2.50%(1/40)]低于常规化护理组[20.00%(8/40)](P<0.05),住院时间短于常规化护理组(P<0.05).全视角护理组患者的护理理念评分高于常规化护理组(P<0.05),护理内容评分高于常规化护理组(P<0.05),护理时机评分高于常规化护理组(P<0.05),护理成效评分高于常规化护理组(P<0.05).结论:对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全视角护理,相较于常规化护理,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常规化护理全视角护理不良情绪感染护理满意度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

    屈芸芸李英潘丽花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到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设为样本来开展此次研究,选取例数为45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23例与常规组2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舒适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指标.结果:统计两组股骨干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两组股骨干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可知,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评估两组股骨干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可知,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常规组(P<0.05);对比两组股骨干骨折患者舒适度的差异可知,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得到较大提升(P<0.05);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可知,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来说,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提升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舒适度,减少其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早期护理干预股骨干骨折静脉血栓

    精细化护理用于小儿肺炎中的效果及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沈玉娟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用于小儿肺炎中的效果及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建档的日期,取前3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30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从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并发症方面评定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胸片阴影、肺部湿啰音、气喘咳嗽、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肺部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小儿肺炎的干预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儿肺部功能,早期消除不良症状,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荐.

    精细化护理小儿肺炎肺功能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血气指标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的影响

    孙光群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40,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较低,肢体功能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其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能力,加快病情的康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