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陈兆军:传承名家 中西结合探寻骨科精奥

    张瑞杰谢蓓蓓刘育函
    1-3页

    包博:紧贴百姓需求"老兵"在新岗位续写为民服务新篇章

    张瑞杰谢蓓蓓
    4-5页

    3D打印定位穿刺角度引导器联合DSA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

    陈圣柏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3D打印定位穿刺角度引导器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21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例,术中予以常规定位穿刺;观察组11例,术中予以3D打印定位穿刺角度引导器联合DSA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情况、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进针深度对比未呈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2.34±1.21)min]大幅短于对照组[(21.24±5.32)min],对比数据呈显著统计学差异(t/P值:11.488/<0.001).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0.91±0.34)分,大幅低于对照组的(3.77±0.4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值:16.532/<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8%)低于对照组(6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值:6.109/<0.013).结论:在治疗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实施3D打印定位穿刺角度引导器联合DSA治疗的效果显著,其能有效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患者痛感,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叉神经3D打印定位穿刺角度引导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常规定位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

    杜晨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机械辅助通气与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住院相关指标[ICU时间、住院总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治疗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SpO2高于对照组,SBP、DBP及H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实施机械辅助通气具有较为积极的应用价值,配合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方式,推荐用于临床.

    机械辅助通气ICU急性左心衰竭抢救综合护理

    湿性愈合常用敷料、药品的应用

    方丹郭红颖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性愈合能够确保伤口创面在适宜的温度及湿度的环境中快速愈合,使用各种活性敷料可软化、溶解并清除坏死组织,同时可为伤口愈合提供湿度适宜、酸碱度适宜、温度适宜的无氧或低氧环境,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减轻其身心痛苦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对于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及减轻其工作压力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湿性愈合敷料及药品等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常见湿性敷料及其应用优势、应用现状,以供临床参考使用.

    湿性愈合敷料伤口愈合疼痛感生活品质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玲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提供有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门诊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样本量分别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30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用药资料和实际临床症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结常见抗肿瘤药物种类,归纳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系统、临床症状.总结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给药途径.结果:300例抗肿瘤药物治疗患者中,9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比30.67%.其中占比最高的药物种类为铂类药物,随后依次为抗代谢类药物、抗肿瘤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症状最为多见,占比为39.13%(36/92),随后依次为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多发于给药24 h内,给药30 min以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最主要为静脉注射,占比59.78%(55/92).结论:抗肿瘤药物可能导致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应提高监测工作,根据多发症状、给药途径,在合理时间对重点药物进行管理,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铂类药物

    小骨瓣经侧裂入路结合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蒋佳福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小骨瓣经侧裂入路结合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设置此次研究开展的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由相关医师邀请本院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参与此次研究,由护理人员整理患者的出生日期,应用电脑随机选择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去骨瓣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瓣经侧裂入路结合显微镜下微侵袭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预后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血肿体积.结果:观察组的相关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瓣经侧裂入路结合显微镜下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血肿体积,值得推广与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瓣经侧裂入路手术手术指标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血肿体积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评估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中的作用

    李青青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评估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术前静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存在49例VTE患者、71例非VTE患者.比较两组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量表(Wells)评分及凝血指标,以术前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检测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效能,记录曲线下面积(AUC).结果:VTE组Caprini、Well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VTE组患者(P<0.05);VTE组中Caprini评分极高危等级(≥5分)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VTE组患者(P<0.05);VTE组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非VTE组,D-二聚体(D-D)水平显著高于非VTE组患者(P<0.05).以术前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的诊断效能:AUC=0.939,95%Cl(0.895~0.982);D-D对患者的诊断效能与Az=0.5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可以准确评估下肢骨折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有效筛选高危风险与极高危风险患者,以便及时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静脉血栓发生概率.

    下肢骨折静脉血栓栓塞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血栓

    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EGFR、HER-2与VEGF联合检测对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

    卢文荣丁智朱志达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龙门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均接受术后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术后个体化治疗.分析EGFR、HER-2与VEGF三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评估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预后生存情况.结果:EGFR、HER-2与VEGF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术后观察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GFR、HER-2与VEGF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转移、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根据3种基因表达/突变情况进行术后个体化治疗,可有效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存情况.

    胃肠道恶性肿瘤生存质量并发症

    根管治疗联合局部缓释抗菌治疗对重度牙髓炎的应用价值

    孙倩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对重度牙髓炎患者实施根管治疗联合局部缓释抗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74例重度牙髓炎患者,以奇偶法分为联合组与根管组,各37例.根管组采用根管治疗,联合组加用局部缓释抗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相关牙周指标.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根管组(97.30%vs 83.78%),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疼痛程度低于根管组(86.49%vs 62.1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联合组相关牙周指标中龈沟出血指数(SBI)低于根管组(1.52±0.41 vs 2.45±0.5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探诊深度(PD)小于根管组(2.55±0.36 mm vs 3.39±0.29 mm),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管治疗联合局部缓释抗菌治疗能够改善重度牙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其疼痛感觉,改善牙周指标.

    根管治疗局部缓释抗菌治疗重度牙髓炎疼痛程度牙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