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与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关系

    陆秋燕何路芹詹媛媛祝欣欣...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与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我院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实验组(46例预后合并代谢综合征或心血管疾病)和对照组(46例预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或心血管疾病),检测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凝血指标,分析凝血指标与预后合并代谢综合征或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比对照组延长(P<0.05);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血压指标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这与预后合并代谢综合征或心血管疾病有相关性,因此,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住院治疗期间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应对患者加强追踪管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凝血指标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

    彩超联合多血管血流频谱检测对妊高征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

    陈萍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彩超联合检测多血管血流频谱对妊高征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5例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产妇(观察组)与65例正常分娩产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多血管血流频谱检查,分析多血管血流频谱检查及与彩超联合的诊断结果.结果:脐动脉(UA)对比,观察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等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MCA)对比,观察组RI、PI、S/D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I、PI、静脉导管(DV)分流率高于对照组,静脉峰值速度指数(PVI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中,UA多血管血流频谱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高于MCA、DV诊断,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相比,联合检测高于任一种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联合多血管血流频谱检测对妊高征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准确度高于多血管血流频谱单独诊断.

    多血管血流频谱彩色多普勒超声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

    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的学习曲线及手术效果

    林宇宁徐贵升冯文杰陈俭...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的学习曲线及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的37例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分别以14例和29例为临界点,将学习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A组(n=14)、B组(n=14)和C组(n=9).分析37例手术的学习曲线并对术后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和五水平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121 min,最短手术时间为40 min,最长手术时间为210 min.三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Garden分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五水平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学习曲线最小手术例数为14例.所有病例均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的学习曲线积累到14例可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该术式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骨科机器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学习曲线

    3D打印心脏模型在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敏张大发钱红波桂莹晶...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3D打印心脏模型在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实践的60名大四在校生及见习生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3D模型组和传统教学组,各30名.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将CT三维重建图片及心脏彩超讲解用于实践教学;3D模型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3D打印心脏模型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结束之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并发放学习兴趣度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疾病分类、心脏解剖、病理生理、患者讨论及治疗方法5个部分,3D模型组得分都高于传统教学组;3D模型组总分高于传统教学组;3D模型组学习兴趣度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3D模型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教学组与3D模型组的出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3D打印心脏模型,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可提高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建议进行推广和应用.

    3D打印教学模式心脏瓣膜病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杨子伟周海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2例展开系统调查,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在受伤后4~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在受伤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对脑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损害,值得临床采纳.

    早期手术颅骨修补术脑外伤神经功能

    综合性体温管理措施对NICU早产儿低体温事件风险的影响

    殷娜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体温管理措施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低体温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70例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5例,对照组行常规体温管理,试验组行综合性体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低体温发生率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身高、体重及头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试验组入NICU 2 h及12 h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NICU早产儿综合性体温管理措施,有利于降低低体温事件风险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综合性体温管理NICU早产儿低体温

    复方黄柏液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的效果

    张婕吴凡李玲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共收录我院103例痤疮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常规组(n=51)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n=52)采用复方黄柏液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皮损积分、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等数据.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皮损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痤疮患者进行治疗时,在红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复方黄柏液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缩小皮损面积,控制患者炎症,并有效降低其复发的可能性,建议在实际治疗中借鉴.

    复方黄柏液红蓝光照射痤疮皮损积分炎性因子

    急诊检验时血气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丽娟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检验分析时,采用血气分析仪,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为研究时间,以该时间内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室收治的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盲选法将其中40例命名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剩余的40例则命名为观察组,使用血气分析仪进行检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常规指标水平检验值、检验过程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的常规指标水平检验值加以分析,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等指标水平均衡性均较高(P>0.05).观察组的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等指标水平均更低,葡萄糖(GLU)指标水平更高(P<0.05).对两组的检验过程相关情况加以分析,观察组的平均采血量更少,平均检验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检验分析时,采用血气分析仪,检验速度较快,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检验结果,但是其还不能代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去测定血清电解质.

    急诊检验血气分析仪常规指标水平平均采血量平均检验时间

    多模式MR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价值

    郑家鼎李建安张磊李凤嫔...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对溶栓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所有患者经多模式MRI检查评估,根据结果分为溶栓组(42例)和非溶栓组(40例).非溶栓组行常规治疗,溶栓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病灶侧表观弥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水平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溶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非溶栓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溶栓组患者病灶侧ADC、CBF显著高于非溶栓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多模式MR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对静脉溶血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筛选适宜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可提升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血管的再通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多模式MRI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溶栓

    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

    郑永洁黄煜琛陈宇泽郑宾...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符合条件的82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病情分为进展性组(n=42)和非进展性组(n=40).记录进展性组患者临床发病特点及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和实验室资料等,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晕(64.63%)、肢体无力(56.10%)和构音障碍(46.34%),最常见的临床体征是感觉障碍(42.68%)、共济失调(36.59%)和闭目难立征(21.95%),但是绝大多数患者是多个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溶栓后24 h及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体温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椎动脉狭窄/闭塞情况、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s-CRP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椎动脉狭窄/闭塞、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发生进展性卒中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特点可在临床上表现出来,且存在糖尿病、hs-CRP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椎动脉狭窄/闭塞、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发生进展性卒中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