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邢欣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与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择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术,观察组26例患者实施喉罩通气.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激素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T4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T1~T4时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可以维持麻醉诱导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小应激激素的波动.

    喉罩气管插管腹腔镜手术麻醉血流动力学应激激素

    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骨搬运后胫骨搬移间隙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

    王迪姜霞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骨搬运后胫骨搬移间隙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骨搬运后胫骨搬移间隙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干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骨搬运后胫骨搬移间隙骨折患者康复,并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锁定钢板外固定骨搬运胫骨搬移间隙骨折护理

    不同孕龄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王晶陶红梅尹丽华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讨论不同孕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使用期待治疗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诊的120例不同孕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时间区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依据孕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孕龄28~31周;实验组为孕龄32~36周;120例患者均实行期待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妊娠结局、治疗满意率及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延长妊娠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阿普加(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体重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孕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应用期待治疗效果各有差异,孕龄32~36周患者的效果显著,不但能明显改善其妊娠结局,还能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治疗满意度较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孕龄胎膜早破期待治疗新生儿妊娠结局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与预防干预措施

    王然张天虎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窒息复苏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影响因素与其预防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窒息复苏后PPHN患儿(PPHN组)及无PPHN的患儿5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仔细分析两组患儿的病历资料,收集患儿肺动脉收缩压,以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及母患高血压或糖尿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N组日龄<5 d、气囊加压给氧、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乳酸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日龄<5 d、气囊加压给氧、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乳酸血症是影响新生儿窒息复苏后PPHN的危险因素.结论:日龄<5 d、气囊加压给氧、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乳酸血症是影响窒息复苏后PPHN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窒息复苏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预防干预

    麻醉诱导中加入瑞马唑仑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王胜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麻醉诱导中加入瑞马唑仑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瑞马唑仑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维库溴铵,瑞马唑仑组在常规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手术各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用量、应激因子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插管前、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瑞马唑仑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第1天,瑞马唑仑组的NE、GLU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瑞马唑仑组低于常规组(P<0.05).瑞马唑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时采用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能够让其生命体征更为稳定,同时降低丙泊酚的应用剂量及机体的应激水平,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麻醉瑞马唑仑

    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张敏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在尿路感染(UTI)患者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PCT)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UTI的患者45例,同期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所有参与者均接受血清PCT、尿液中段尿细菌培养操作,分析不同类型参与者的PCT水平,统计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各检查的内在联系.结果:45例UTI患者中,有20例检出阳性,上尿路、下尿路感染分别14例、6例.20例阳性患者中,感染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中段尿液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患者血清PCT水平[(1.16±0.10)ng/mL]高于阴性患者[(0.23±0.05)ng/mL](P<0.05);PCT检验的灵敏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95.83%(23/24),准确率为91.11%(41/45);PCT水平相比,非UTI组<下尿路感染组<上尿路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CT用于UTI患者的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区分上、下尿路感染,精准分类导致UTI的病原菌种类.

    尿路感染降钙素原诊断准确性

    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范宇琴陶磊林伟青程澜...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心脑血管疾病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本研究初步探讨HHcy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损伤的可能机制,观察不同硒水平对HHcy所致的SHR主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制作HHcy的SHR模型,观察不同硒水平对HHcy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结果:硒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水平下调来减轻HHcy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减轻血管损伤.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导致主动脉内皮损伤.补充硒可能通过提高GPX-1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来减轻HHcy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损伤.

    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损伤氧化应激硒蛋白酶

    胃肠起搏治疗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

    赵成礼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胃肠起搏在临床上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为时间区间,从本院确诊为胃肠功能紊乱的老年患者中抽取9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胃肠起搏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胃动素数值、胃泌素数值、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对照组更高;对比胃动素与胃泌素数值,试验组改善程度更大;分析干预对两组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照组明显不如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肠功能紊乱的老年患者,在使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取胃肠起搏治疗,可以改善临床指标,提升生活质量,使治疗有效率更高,为这类患者的后续生活提供有效保障.

    胃肠起搏胃肠功能紊乱治疗有效率

    银质针配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朱庭辰钱哲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整脊和银质针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分为试验组(n=39)和对照组(n=39),试验组予以整脊和银质针联合疗法,对照组予以牵引、整脊复位疗法,两组均治疗2周,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占比明显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明显上升,而VA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JOA评分上升幅度更大,而VAS评分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整脊复位配合银质针疗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整脊针灸银质针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价值

    朱旭青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价值.方法:本次试验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诊治的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将其作为数据分析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到院健康体检者51名设为对照组.两组检验时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检验价值.结果:观察组甲胎蛋白(AFP)[(198.36±8.86)ng/mL]、岩藻糖苷酶(AFU)[(139.43±6.63)U/L]、糖类抗原199(CA199)[(33.41±5.18)U/mL]、癌胚抗原(CEA)[(33.14±5.06)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应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血白蛋白(ALB)[(27.10±3.59)g/L]、血清胆碱酯酶(CHE)[(2450.79±314.89)U/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汁酸(TBA)[(51.79±3.51)μmol/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与实施.

    化学发光免疫法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