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侯丽:中西结合,筑牢血液及肿瘤防治网

    郑苗苗
    1-2页

    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水囊压迫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

    陈琳林凯云叶灵珊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水囊压迫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产妇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止血,观察组30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止血,两组均使用缩宫药物治疗.评估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填塞物留置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及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月经情况、宫腔粘连情况及卵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填塞物留置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24 h WBC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产妇月经情况、宫腔粘连情况及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差异(P>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水囊压迫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的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例数,同时可缩短填塞物留置时间,降低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24 h WBC,但对产妇月经情况、宫腔粘连情况及卵巢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影响.

    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水囊压迫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蔡伟平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固定方式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以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疗效、腕关节活动功能、髋关节影像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旋前、旋后、掌屈、背伸等腕关节活动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等腕关节影像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

    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干预价值

    陈侨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28例慢阻肺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例.研究组应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研究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较好(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呼吸症状)各项评分明显较好(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营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研究组营养情况明显较好(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研究组护患关系明显较好(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联合应用呼吸功能锻炼、饮食护理价值较高,在肺功能、生活质量、营养情况、护患关系方面均有改善作用,建议推广.

    慢阻肺呼吸功能锻炼饮食护理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分析

    邓可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的7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不分期针灸治疗,试验组展开分期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分期针灸治疗有良好效果.

    分期针灸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

    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准确率分析

    范绍鸿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于诊断期间应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价值,分析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在本检验中心接受病理检测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档案建立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此外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受检者于入院后均采集其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液样本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包含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评估检验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各项参数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肿瘤转移的患者其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无肿瘤转移的患者(P<0.05).和单一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联合检验的阳性诊断率较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取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病灶的检验效能,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直肠癌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

    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再次妊娠影响因素分析

    方堃覃庆锋邱芳丁娅妮...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经化疗治疗痊愈后再次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单药化疗治愈的62例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化疗后妊娠情况分成妊娠组29例(宫内妊娠、输卵管异位妊娠)和未妊娠组33例(未妊娠或再次滋养细胞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病史特点、治疗关键点,并对影响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单药化疗后再次妊娠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29例在化疗后随访期间妊娠成功,其中27例宫内妊娠,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33例未妊娠,其中1例再次发生葡萄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组较未妊娠组年轻(P<0.05),流产次数少于未妊娠组(P<0.05),化疗次数少于未妊娠组(P<0.05).总结后发现年龄≥35岁、既往妊娠≥3次、化疗次数>6次均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再次妊娠情况尚可,其中年龄≥35岁、既往妊娠≥3次、化疗次数>6次均会降低患者妊娠率.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妊娠

    Rh抗原检测联合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

    付清文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Rh抗原检测联合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输血施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患者行Rh抗原测定,并展开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总阳性率5%(5/100),其阳性以Rh血型系统为主,有4例,其他血型系统阳性1例.经过对4例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原检测得出其比例均为25.00%.患者均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率为100%.结论:血液中不规则抗体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不规则抗体筛查、Rh抗原检测对输血效果、输血安全的保障有重要意义.

    Rh抗原检测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临床输血安全

    基于LC-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三七-滇丹参-山楂药对抗痛风潜在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和世琼刘毅奚艺嘉赵飞亚...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三七-滇丹参-山楂药对抗痛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对三七、滇丹参和山楂进行成分筛选,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收集整合痛风靶点,通过微生信在线软件筛选活性成分靶点与痛风靶点交集基因;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利用STRING 11.0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采用R语言进行可视化分析;随后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结果:β-细辛醚、异佛尔酮、黄烷酮为抗痛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干预ALB、TNF、GAPDH、IL6等靶点,参与AGE-RAGE、HIF-1、TNF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控发挥抗痛风作用.结论:三七-滇丹参-山楂药对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治疗痛风的作用,本研究为其深度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三七丹参山楂LC-MS/MS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药效成分

    肘关节骨折患者应用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对其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季小娟陈春美张丽娟王晓红...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肘关节骨折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应用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设计,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3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康复模式运用差异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应用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关节活动改善情况、肘关节恢复评分、上肢功能恢复评分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改善变化明显,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稳定性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其上肢功能恢复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可缩短患者恢复周期,提高骨折处功能恢复质量,提高恢复效率.

    肘关节骨折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术后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