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刘慧蕾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心房颤动,这是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出现心房颤动的概率可以达到0.77%,而80岁以上患者可以达到7.5%.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该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患者出现心房颤动后致残的概率较高,会导致社会的负担增加.社区医疗在该病治疗中处于重要地位,合理的社区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心房颤动的认知,使住院率下降,减少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心房颤动的治疗与管理主要集中在二、三级医院,但治疗后的管理较为薄弱,现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社区管理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以探索社区老年心房颤动的管理途径,提高心房颤动诊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心房颤动社区管理影响因素

    盲插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宋华清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盲插螺旋型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入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插鼻胃管及盲插鼻肠管方法置鼻饲管,置管成功后同法开始肠内营养.分别记录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无差异(P>0.05);住院第1天,两组PA、TF、ALB等水平无差异(P>0.05);住院第14天,鼻肠管组PA、TF及ALB水平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插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能够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康复.

    螺旋型鼻肠管鼻胃管重症肠内营养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联合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佟春廷余健成耿从富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联合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采用常规自控镇痛泵镇痛的对照组(n=40)与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联合隐神经阻滞干预的观察组(n=40),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刻静息、被动活动、主动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镇痛泵使用及活动情况,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 h、4 h、6 h、8 h、10 h静息VAS评分,术后4 h、6 h、8 h、10 h被动活动VAS评分,以及术后6 h、8 h、10 h主动活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行膝关节置换术者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联合隐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能减轻患者术后静息、被动活动、主动活动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缩短下床时间,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膝关节置换术镇痛不良反应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

    王志伟朱绍煌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意义.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择本中心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疾病组,再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为参照组,均予以血清Hcy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疾病组血清Hcy水平[(25.93±5.87)μmol/L]较参照组[(9.62±1.54)μmol/L]高,差异显著(P<0.05).疾病组高Hcy检测率为95.00%(76/80),比对照组的6.25%(5/80)高,差异显著(χ2=126.045,P<0.001).年龄≥75岁组血清Hcy水平[(16.04±2.45)μmol/L],较年龄<60岁组[(12.33±2.23)μmol/L]、年龄60~74岁组[(14.25±2.17)μmol/L]高,差异显著(F=15.694,P<0.001).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时,开展血清Hcy检测,可帮助有效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原发性高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检测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徐学日蔡徐强谷志英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22年1-12月纳入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脑梗死预后状况分为观察组(预后不良,n=55)和对照组(预后良好,n=50).评估两组RDW、MPV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RDW、MPV单项和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RDW、MPV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RDW、MPV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RDW、MPV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RDW、MPV单项检测(P<0.05).结论:与RDW、MPV二者单项检测相比,RDW、MPV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急性脑梗死

    全科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

    尹延昌曾惠云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讨论全科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治疗的一组设定为对照组(n=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全科治疗的一组设定为治疗组(n=47例).在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其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短轴缩短率(LVFS)、脑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临床治愈率、出院后的再住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VEF、LVEDD、LVFS、BNP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6 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远(P<0.05);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出院再住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科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且临床上的治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出院后再住院的频次和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也明显有所下降,说明其对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防控作用.

    心力衰竭全科治疗心功能指标

    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效果

    张春雨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肠息肉采用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9月收治的68例肠息肉患者,均采用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并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该6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期间未见复发.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4.32±6.10)min、平均出血量(18.61±3.71)mL、平均下床时间(1.29±0.33)d、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77±0.2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1%(3/68).结论:对肠息肉患者应用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其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且并发症风险低,值得推广.

    肠镜高频电凝切除肠息肉并发症围手术期

    营养预康复在食管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张燕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营养预康复在食管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食管肿瘤化疗患者,以抽签法按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提供营养预康复干预,对照组则提供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蛋白指标和免疫水平、卡氏评分(KPS)和体重改善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外周淋巴细胞计数、KPS评分、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预康复在食管肿瘤化疗中应用效果明显,可调节患者营养水平,增加体重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营养预康复食管癌化疗生活质量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月侠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奇偶分组法进行分组,奇数分到观察组(n=30例),偶数分到对照组(n=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肌力评分、机体活动能力及患肢霍曼氏征(Homans)、酸胀、疼痛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上下肢徒手肌力评定(MM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MMT、ADL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机体活动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机体活动能力评分为(2.15±0.14)分,较对照组的(2.49±0.22)分更低(P<0.05).观察组Homans、酸胀、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6.67%、3.33%,较对照组的13.33%、26.67%、23.33%更低(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恢复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大腿肿胀,减少患肢疼痛,促进机体活动能力、肌力、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脑卒中偏瘫护理

    不同制备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影响

    周冬梅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以及冷沉淀制备合格率的差别.方法:以我站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集制备并送至南通市中心血站检测的162份冷沉淀为抽检样本,根据制备方法不同分成三组,每组各54份样本.水浴组采用水浴箱融化虹吸法进行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离心组采用血液冷藏冰箱过夜融化离心法制备,全自动组通过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使用虹吸法进行制备.根据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检测报告,收集并分析使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冷沉淀样本中的FⅧ含量、FIB含量,对比三组样本的合格率.结果:全自动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含量高于虹吸组、离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FIB含量水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样本合格率均符合要求≥75%,且全自动组的合格率较另两组更高(P<0.05).结论: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虹吸法制备样本中FⅧ的含量比水浴箱融化虹吸法和冷藏冰箱过夜融化离心法更高,冷沉淀制品的合格率也显著较高,各方法制备的冷沉淀样本FIB含量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