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俗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

张士闪

双月刊

1002-4360

msyjbjb@126.com

0531-88362166

250100

济南市山东大学南路27号

民俗研究/Journal Folklore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民俗刊物。旨在开展民俗学学术理论研究,重视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禹传说作为中华正统观念中原叙事的意义——以登封大禹、启母与少姨的传说与信仰为中心

    朱鹏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禹是登封具有标志性和正统象征的文化符号.包括启母与少姨在内的登封大禹传说与信仰经历了自先秦、两汉以至于今的长时段历史演变过程.大禹传说与信仰所彰显的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境遇下呈现强化与弱化交替的过程.与宋明以来华南地区许多神灵符号主要呈现正统化过程不同的是,地处中原地带的登封大禹传说的一再建构,所体现的是中原地区文化精英群体正统观念的"自觉意识模型",即传承中华正统观念的中原叙事模式.

    大禹传说正统观念中原叙事模式

    集体化时期的国家动员与民众参与——以20世纪70年代淄东万米山洞水利工程"出夫"实践为例

    刘仁健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70年代,山东省淄博市政府倡修万米山洞水利工程,淄东地区民众出夫参与,并在今天成为其珍贵的历史记忆.集体化时期淄东万米山洞水利工程的兴修,一方面表现为现代国家行政对乡村社会的垂直介入,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社会内具有悠久历史的集体主义传统的具体显现.作为出夫实践主体的当地村民因角色地位的差异,对集体化时期的国家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机制与弹性制度设置,也能动地形成了一套对应的集体记忆以及伦理道德叙事.

    集体化时期国家动员民众参与万米山洞水利工程出夫

    民族传统音乐与当代城市精神建构

    周甜甜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精神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元素,而民族传统音乐是构建城市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民族传统音乐在丰富城镇休闲文化生活的同时,还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提高城市人文性、宜居性,进而提升城市艺术精神.此外,民族传统音乐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城市音乐传统、文化建设以及城市精神的扬弃、提炼与创新,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民族传统音乐城市精神音乐责任

    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

    马滟宁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年画的文化心理功能上看,传统年画中民间信仰的内容并不仅仅是门神、灶王、财神等这些具有神格或半神格的神祗形象,它更是一种充盈于所有年画中的弥漫的神性.具有"边缘礼仪"性质的"过年"与深受堪舆文化理念影响的家居空间,为年画中弥漫的神性的生成提供了时空基础;作为顺势巫术思维基础的"相似性联想"既是年画的意义表达方式,也是形成年画中弥漫的神性的思维形式;占据年画作品核心地位的神佛年画及其特性,构成了年画的"中心特质",由此而产生的"晕轮效应"则是形成传统年画中弥漫的神性的社会认知机制.

    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过渡礼仪相似性联想晕轮效应

    知识图谱分析的可能性与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一项基于辽宁省非遗研究(2007-2020)的可视化探索

    吉国秀郭晓宇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新近兴起的计量软件CiteSpace,对辽宁省非遗研究的主题和演化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非遗保护的途径与对策是相关研究中反复再现的主题,也是辽宁省非遗研究的核心内容.辽宁省非遗研究呈现出四个研究趋势,即研究细化的转向、一以贯之的资源化倾向、新近的非遗创新研究取向、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语境.只有在可视化图谱和传统文献阅读之间来回穿梭,才能够将CiteSpace文献计量的优势最大化.将计量软件CiteSpace引入中国民俗学学科之中,探讨知识图谱分析的可能性,有助于促进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知识图谱CiteSpace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研究方法可视化

    Abstracts

    158-160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图像叙事与农耕传统"论坛成功举行

    王生晨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