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族音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

李友仁

双月刊

1617-2196

mzyyzz@126.com

0871-8336063

650118

昆明市人民西路356号

民族音乐/Journal National Music
查看更多>>《民族音乐》是全国唯一民族音乐专业期刊,读者遍布27个国家及地区,融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大众性、世界性为一体,突出民族音乐主题,打造世界民族音乐品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民歌三首》中国音乐元素研究

    刘天文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民歌历史悠久,其流传于民间,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的生动写照.各地区的民歌多以其方言和日常用语,形成具有地方特定语言的音调和节奏风格.周龙于1998年创作的《中国民歌三首》就是在原本弦乐四重奏版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三首民乐小合奏,包括陕北民歌《兰花花》《赶牲灵》和《走西口》.本文以这三首改编民乐小合奏为例,在主题旋律、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对位织体等方面,研究其对于中国音乐元素的原样保留、延伸发展和创新运用.

    周龙《中国民歌三首》中国音乐元素

    越剧音乐发展中的创新之美——以《红楼梦》[弦下腔]核心唱段为例

    陈洁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剧兴起于浙江嵊州,驰名于上海.短短一百年间,越剧从落地唱书的民间说唱形式,发展成为风靡全国、驰誉海内外的现代戏曲剧种.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中,越剧音乐逐步确立了以女性演唱为主、唱腔柔美的剧种气质和艺术品格.本文通过阐述越剧音乐发展中[弦下腔]的产生与艺术特点,分析《红楼梦》[弦下腔]核心唱段唱腔音乐的创作思维和艺术经验,进而探讨越剧音乐发展中的创新之美.

    越剧音乐[弦下腔]创新性

    苏剧《国鼎魂》主题音调研究

    马于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成立后的第一台现代大戏,《国鼎魂》曾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作曲家周友良在苏剧传统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其中主题音调《春长秋消情不改》以精致的旋律设计、完整精确的音乐表达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它富有个性的音调片段高密度地融入整部剧的各个段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纵观整部苏剧音乐发展史,这部作品创造性地运用了我国古代的雅乐七声音阶,成为戏曲主题音调运用的经典范例.

    苏剧音乐《国鼎魂》主题音调

    古风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以河图演唱歌曲为例

    戴莹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风歌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碰撞形成的音乐类型,近年得到不断发展.文章将以河图演唱的五首歌曲《倾尽天下》《第三十八年夏至》《为龙》《狐言》《如花》为例,分析古风元素在歌词、音乐和演唱三个维度的运用.探索古风歌曲在发展过程中,对推动中华优秀古典文化传播的存在价值,了解作品尚悲性的审美偏向.较于前人研究,选题着眼于风格元素运用角度,对音乐组成要素进行综合类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古风歌曲宋词戏腔羽调式色彩尚悲性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装饰音的表现功能探索

    彭俊铭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常见的几种装饰音入手,通过作品本身探索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的装饰音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这些装饰音对作曲家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探索莫扎特装饰音的独特之处.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装饰音表现功能

    20世纪30-40年代全面抗战历史语境下云南音乐文化现象研究

    姚明琼任秀蕾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30-40年代云南作为抗战的大后方,聚集了大量优秀文学艺术人才,他们开创了近代云南音乐文化崭新的局面,致使云南音乐文化呈现出大众化、民族化、革命化等多元特征.文章以历史文献为基石,将此时期云南的音乐文化现象置于时代和文化背景中,对救亡歌咏及其他音乐活动进行剖析研究,勾勒此时期云南音乐文化现象的全貌,总结其历史意义.

    抗战云南音乐文化现象历史意义精神传承

    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与心理机制——基于电子管风琴演奏的视角

    田抒可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电子管风琴演奏的视角,聚焦"二度创作",并结合音乐表演中的心理机制,探讨演奏者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表达和情感共鸣,为音乐注入更丰富和深刻的表现力.同时,文章特别加入了声学现象与情感表达的相互关系,引导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灵活运用声学知识,巧妙地将其融入演奏中,从而提升音乐表现的层次.本文通过剖析二度创作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揭示其心理机制对演奏艺术的影响,为音乐创作者和演奏者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音乐表演电子管风琴演奏二度创作心理机制声学现象

    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创作特点分析

    彭云姝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钢琴曲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步受西方影响到融入中国音乐元素的探索阶段,涌现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近年来,中国钢琴曲在国内外演奏和创作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国际认可.本文对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浅析,探讨了《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包括作曲家、创作时间和灵感来源等.分析了《牧童短笛》在中国钢琴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以及它在中国音乐界的地位.最后深入剖析了《牧童短笛》的创作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情感表达等方面,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作品.

    钢琴曲《牧童短笛》创作特点情感表达

    城市声音景观塑造的实践与思考

    申吉浩岚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生活与大自然的关系日渐疏远,民俗生境中许多声音符号正在消失.为了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释放人类情感天性,"声音景观"研究成为多学科融合并予以关注的显学与实践内容.如何站在时代前沿,以科技为基石、以人文为底色,实现以思考的成果推动实践、以实践的数据推动研究的深入,文章依托典型性城市规划目标和声音景观实践个案,完成了对其历史积淀、文化特质、社区布局以及人群结构的有效关照,彰显出跨学科的思考.

    声音景观城市生活诗意栖居学术期待

    浅谈演唱中的情感体现——以《来生来世把你爱》为例

    任青宇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民族歌剧《运河谣》中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进行分析,分析近代民族歌剧的大致特点与作曲家印青以及剧中水红莲的人物特征,从人物刻画来推敲人物心理,从而进一步把握歌曲中人物的情感体现.从歌曲的演唱处理及情感体现为两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演唱者针对《来生来世把你爱》这首歌做出理解,使演唱者在演唱时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细节,将情感充分体现,能够在演唱细节上得到一些启发与帮助,在表演时真正地把角色演活,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

    声乐演唱情感体现《来生来世把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