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族音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

李友仁

双月刊

1617-2196

mzyyzz@126.com

0871-8336063

650118

昆明市人民西路356号

民族音乐/Journal National Music
查看更多>>《民族音乐》是全国唯一民族音乐专业期刊,读者遍布27个国家及地区,融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大众性、世界性为一体,突出民族音乐主题,打造世界民族音乐品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人"为中心的项目化民歌传承与创新机制建构——"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创作及表演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

    王妤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围绕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人才培训项目"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创作及表演人才培训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项目开展过程实现"传承与创新"理念的贯穿,特别对理论授课、田野采风、汇报演出三个重要工作环节进行概括,透视"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范式落地云南的可行性.作为一项具有开拓性思路的举措,项目理念的实践为云南民族音乐的当代传承与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国家平台观念创新民族音乐

    剑川白曲的抒情艺术探析

    赵非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剑川白曲是用白语演唱的一种山花体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表现力强,能形象反映不同时代白族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既能刻画人物、拟人叙事,又可表情达意、渲染气氛,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的抒情表达最具特色,与白族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是剑川白曲艺术特征、情感表达、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本文拟对剑川白曲的抒情艺术表达进行探析,并论述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剑川白曲抒情艺术探析

    雅托噶在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角色与功能

    燕妮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雅托噶在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角色与功能为题目,从音乐学的角度,对雅托噶的起源、发展、分类、特点和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雅托噶的音乐结构、演奏技法、曲目风格和表现内容的分析,探讨雅托噶在蒙古族的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笔者认为,雅托噶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它不仅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变迁和民族特色,也展示了蒙古族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雅托噶蒙古族传统音乐角色功能

    昭通苗族民歌的差异化传播及成因浅析

    罗江珍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族是个迁徙的民族,在不断迁徙和生产生活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在民族音乐中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民歌是民族音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类别的民歌有着不同的特征,在传播上产生了不同的差异化.

    苗族民歌类别特点传播差异化

    晋宁彝族传统舞蹈"颠乐"的传承与发展

    赵茜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颠乐"传统歌舞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特征鲜明,"颠乐"古老而不脱俗,有着浓郁的滇中南彝族倮人文化,寄托着彝族浓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是昆明市晋宁区比较有特点的一项传统舞蹈.因此,在强化文化内涵基础上,不断创新变革、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让"颠乐"及其传承人逐步走出区域的桎梏,成为更多群众喜爱的舞乐形式,任重而道远.

    颠乐自娱歌舞民族文化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张鑫雨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渔翁·道情》是清代文人郑燮所作的十首"小唱"之一,作曲家王震亚在江苏《道情调·耍孩儿》的曲调基础上保留其骨干音并运用同类旋法改编而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本文从曲式、伴奏织体以及民族化和声运用三方面分析歌曲的音乐特征,并通过个人演唱分析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规律与审美表达,为学习者和演唱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音乐特征演唱分析

    彝族"五度三音列"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以《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例

    黄程龙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陈勇于1992年为青歌赛而作的一首具有彝族风格的花腔女高音的独唱作品,其核心特征为云南彝族"五度三音列"的运用并贯穿始终.本文通过横向上"五度三音列"的旋律外形分析,纵向上"化横为纵"的和声分析,试图寻找彝族"五度三音列"在该作品当中的运用技巧,为这种类型的创作和演唱提供借鉴.

    陈勇五度三音列作曲技法

    歌曲《天籁怒江》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陈欢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籁怒江》是一首风格明显、地域特征突出的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元素里包含滇西怒江地区的音乐风格,作品演唱中也运用了当地多民族原生态"开益""摆时"的"抖音、颤音"唱腔,融入在这首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是唱作者阿普萨萨的一种创新尝试.此声乐作品难度较高,适用于高等院校高年级课堂、舞台实践及比赛现场的声乐作品.笔者以此作品为例,探究作品中唱腔的技法和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原生态开益摆时抖嗓颤音怒江

    云南艺术名家宗庸卓玛工作室藏族歌曲传承成果音乐会成功举行

    钱康宁
    71-75页

    歌蕴天籁绽新篇

    钱康宁
    76-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