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族音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

李友仁

双月刊

1617-2196

mzyyzz@126.com

0871-8336063

650118

昆明市人民西路356号

民族音乐/Journal National Music
查看更多>>《民族音乐》是全国唯一民族音乐专业期刊,读者遍布27个国家及地区,融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大众性、世界性为一体,突出民族音乐主题,打造世界民族音乐品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缅拉祜族舞蹈的交流互鉴

    巴莹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大背景下,中缅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本文旨在探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缅拉祜族舞蹈的交流互鉴,通过对拉祜族中缅两国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剖析民间组织在跨境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总结深化交流、拓宽合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未来展望,使其为中缅拉祜族舞蹈乃至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互鉴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一带一路"倡议中缅跨境民族拉祜族舞蹈文化交流互鉴

    塑造"乌蒙红母"精神——民族歌舞剧《草褂情》创作谈

    白付平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乌蒙山彝族火草褂,是彝族老祖宗千年传承下来的彝家阿妹送给阿哥的定情物.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心跟党走的乌蒙彝族村民李杜鹃一家人,把火草褂又视为红色革命信物.在跟敌匪残酷而激烈的斗争中,有着"乌蒙红母"革命情怀的李杜鹃,面对家人的惨遭不幸和敌匪的种种酷刑,她依然无所畏惧,浩气凛然,用充满血泪的火草褂粉碎了敌匪的一个个野心,支援了红军北上抗日.

    民族歌舞剧红色故事《草褂情》创作谈

    彝族磨皮花鼓舞的艺术特征及活态传承保护探析

    白灵美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彝族磨皮花鼓舞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磨皮花鼓舞的舞蹈风格、音乐结构、服饰特色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面对现代社会的变化,磨皮花鼓舞的活态传承与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基于当前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磨皮花鼓舞艺术特征传承保护

    彝族撒梅人传统扁鼓舞发展现状及局限成因分析

    张瑞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扁鼓舞是彝族撒梅人最具风格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挖掘不够深,文化含义把握不实,导致创新缺乏动力,欠缺内涵与形式的完美融合,无法发挥文化符号的真正价值,长期以来,扁鼓舞只能停留在最基础的动作,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扁鼓舞的发展应借鉴好的方法经验,尊重历史和文化特色,对文化符号的形式进行创新,探究扁鼓舞这个文化符号的体现方式,唤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撒梅人扁鼓舞发展现状成因分析

    傣族哭嫁歌"喊亥赛咩"与地域生态关系释义

    宋雨倩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傣族傣那方言区歌调种类丰富,哭嫁歌"喊亥赛咩"犹为特别.在国家非遗语境之下,这种歌调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傣剧"中的一种曲调而存在,其传统婚俗意义已逐渐式微.本文就云南德宏盈江、芒市地区传承哭嫁歌的傣族女性展开口述访谈,通过考察哭嫁歌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学理的阐释深描特定地域生态下,一方民众在以旋律结构的情感倾诉中,通过哭嫁歌而传递的社区传统与人伦构建,在乡愁的回望中,留住古老歌调的历史记忆.

    文化生态哭嫁歌身份认同隐喻口述史

    浅谈彝剧唱腔及表演

    沈虹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彝剧是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之一,也是楚雄州独有的少数民族剧种,从诞生到现在有近七十年的历史,是新兴的少数民族剧种,其音乐、表演都有待规范和发展的空间.

    彝剧唱腔表演程式化生活化

    正本清源 以正视听——由"河州花儿"说起

    徐光文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从河州花儿的地域、类型、文化等方面来阐释河州花儿的随意更改是不正确的,揭示河州花儿的形式结构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着特定的文化功能,论述花儿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以及"花儿"影响最大类型——"河州花儿"的演变过程,进一步推动世人对"河州花儿"和其他类型"花儿"有更深的理解.

    "花儿"改编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纳西族民间歌舞"哦姆达"浅析

    张桂华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哦姆达"是广泛流传于纳西族聚居地区的一种极为古老的民间歌舞.其称谓及唱腔因地域及方言之差异而有所不同,如"哦姆达""姆达蹉""达姆达""哦麽利"等."哦姆达"注重叙述,辅之以情,有诗歌、音乐和舞蹈共融之特点.纳西人善于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根据不同的歌唱内容、不同的情绪变换以及不同的音律节奏,为"哦姆达"注以生命和灵魂,使其产生出鲜活而丰满的多重变体,历经千年而常唱不衰.

    丽江纳西族哦姆达

    中国民族器乐研究述要——兼及2024年"云南神韵"云南民族器乐推广展演活动述评

    赵培波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2024年"云南神韵"云南民族器乐推广展演活动有一宏观的把握,笔者先从我国民族乐器的分类方法、我国民族器乐研究的著作及曲谱出版两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此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普及、推广、创新,有助于云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乐器的分类方法器乐研究民族器乐推广

    六月晴空似佳酿,滇音滇韵入心弦——记林林教授与林林工作室专场音乐会《听见云南》

    马利娅苏毅苗
    64-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