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间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间文化
学苑出版社
民间文化

学苑出版社

月刊

1008-7214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民间文化/Journal Tribune of Folk LiteratureCSSCI
查看更多>>为旅游爱好者提供新鲜的视角,新鲜的旅游去处,新鲜的旅游资讯。旅游业提供贴切的宣传空间,精心笄并制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砖瓦构建中的晋商文化探解

    许会荣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耕文化与落叶归根传统的影响使晋商把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倾注在了自己的宅院内,其间的一梁一柱、一砖一瓦、一笔一划皆印刻着晋商曾有过的辉煌和精彩.这不仅体现出晋商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追求,更渗透了晋商文化的精髓.

    晋商宅院晋商晋商文化精髓

    把握时代脉搏贡献学术精品——《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评介

    李丽丹
    58页

    从唐宋说唱伎艺与民间剪纸看我国影戏的形成

    郑劭荣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说唱伎艺与民间剪纸是催生影戏的重要因素.弄影术在吸纳俗讲"图像配说唱"的技术之后,发展成演述故事的影戏形态.影戏"戏"、"画"交融的艺术特质即源于俗讲的影响.而宋代的讲史为影戏提供了故事内容和脚本体制.从俗讲图像发展至纸人、皮人的桥梁是剪纸.一方面,剪纸为影偶的制作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另一方面,影戏还承袭了剪纸的巫术职能,这是它们亲缘关系的本源性依据.

    说唱伎艺剪纸影戏巫术

    谈民俗田野作业中的"还乡调查"

    邵一飞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周作人、顾颉刚、娄子匡、钟敬文和费孝通等大家为例,对民俗田野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调查者选择自己的家乡为调查点的现象作出思考和整体把握,认为民俗田野作业中存在"还乡调查"的模式,由此界定"还乡调查"的概念,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还乡调查"的类型、动因、中介、价值和意义作出分析,得出结论.

    民俗田野作业中介媒质人一国民俗学乡土意识还乡调查

    新秧歌里的"民间"

    毛巧晖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民间文艺受到知识分子的关注,秧歌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搜集、研究陕北秧歌,并对它进行改造,掀起了一场"新秧歌运动".在新秧歌中,知识分子按照权威话语的意向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民间",但他们忽视了民间文学本身的规律和特性.

    新秧歌运动"民间"民间文学

    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与维护少数人权利问题的若干思考

    郭婷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当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热点议题入手,论述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人地位、权利保障等问题.本文认为,少数人群体创造的无形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否以及如何保护应主要取决于少数人社群的决定;在这些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少数人的发展权利应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本文还从维护少数人权利的视角,分析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与少数人社群的发展模式问题,并引发无形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与少数人文化教育等议题的思考.

    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少数人自主性权利

    民间信仰资源旅游开发问题研究

    孙天胜李颖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间信仰作为民俗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已被当代旅游业广泛开发利用.但由于旅游学界与民俗学界缺乏应有的联系与沟通,致使对这一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研讨基本上还付之阙如,因而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民间信仰之所以能够进入旅游资源的范围,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这类特殊的旅游资源在被旅游业开发利用之后,马上面临着如何进行科学解读的问题,为此,有三个方面的事项应予注意.惟有如此,才能让民间信仰在被旅游开发之后,更有益于促进社会和谐.

    民间信仰旅游资源解读

    东北满族地区皮影戏的个案考察——岫岩皮影戏研究

    张冬菜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满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满族聚居地--岫岩县,也是辽东皮影盛行的地方.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岫岩皮影的历史与现状、演出习俗等情况进行介绍,并针对个别学者提出的"满族皮影"进行商榷,从而探讨满族文化对东北皮影戏的影响.

    皮影戏岫岩满族皮影满族文化

    海洋文化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哈节的调查报告

    蓝武芳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每年都隆重庆祝,以祭祀神灵、团聚乡民、交际娱乐为主要内容.沥尾村是京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本文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沥尾村京族哈节迎神、祭神、唱哈、乡饮、送神的全部过程,从中解读哈节是海洋文化的积淀.作为京族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节正得到从政府到民间有效的、可持续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京族哈节海洋文化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王霄冰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主义论(folklorismus),亦称"新民俗主义"或"伪民俗"论,是20世纪德国民俗学所提出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和主要观点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当代社会中的"二手民俗"现象的讨论及其对于德国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民俗主义伪民俗德国民俗学民俗学理论folkloris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