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矿开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矿开采
煤矿开采

宁宇

双月刊

1006-6225

MKKC@Chinajournal.net.cn

010-84262728 010-84262052

100013

北京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煤矿开采/Journal Coal Mining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煤矿开采》期刊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采矿专业综合性技术期刊,是煤炭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发布的主要媒体之一。《煤矿开采》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重点收藏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发行远及北美、西欧、日本、东南亚、印度等国和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刊号ISSN1006-6225,CN11-3677/T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杂条件沿空留巷充填液压支架设计研究

    辛家祥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阳煤集团新元公司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复杂条件工作面沿空留巷影响因素、 充填液压支架支护系统组成、 空间布置及井下试验,通过液压支架压力监测,评价支护效果.试验表明:由锚杆、 锚索配合单体支柱、 铰接顶梁组成的巷内支护,充填液压支架组成的采空区及待充填区支护,高水充填墙体组成的巷旁支护,能有效控制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保持留巷稳定.基于井下试验情况,提出了复杂条件沿空留巷充填液压支架的设计原则,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沿空留巷液压支架松软破碎高瓦斯设计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研究

    李道民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ZY3800/07/16D型薄煤层工作面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薄煤层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其次,从支架控制器参数调整、 支护高度、 声光报警、 运行姿态、 安全防护、 软件系统等方面对电控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同时给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使用效果良好,可满足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要求.

    薄煤层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支架控制器

    神府矿区浅埋煤层工作面煤柱稳定性评价

    方刚刘洋李昂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柱的稳定性是决定老(采)空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评价浅埋煤层工作面区段防水煤柱的稳定性,以郭家湾煤矿51103首采工作面为例,采用室内试验、 现场实测、 理论分析、 数学建模等方法对其煤柱特征、 留设尺寸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柱屈服区宽度为4.3m,水压破坏区宽度为6.8m,有效隔水区宽度为8.4m.工作面煤柱高度按照5.0m考虑,根据Bieniawski煤柱强度理论及相关判别指标,所留设的煤柱处于绝对安全稳定状态,由此证明,在51104相邻工作面开采期间51103工作面留设的区段防水煤柱可以保持稳定.

    煤柱稳定性室内试验现场实测屈服区破坏区有效隔水区

    深部高应力硐室群围岩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模拟研究

    李昌儒吴拥政褚晓威石垚...
    62-6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潞安集团李村煤矿为研究背景,在地质力学测试的基础上,采用FLAC3D软件对深部高应力条件下硐室群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围岩应力分布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硐室群的开挖及相互扰动引起围岩应力集中和变形破坏,最终使得围岩局部失稳,处于亚稳定状态;煤岩体强度提高后,开挖造成的应力集中范围缩小,有效减弱各硐室之间的相互扰动,有利于维护硐室群的稳定性.现场试验表明采用合理的支护及加固技术能有效解决围岩变形控制的难题.

    深部高应力硐室群应力分布数值模拟

    深部特厚松软煤层巷道支护控制

    张治高1朱庆文2万晓1谭文峰1...
    67-7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深部特厚煤层巷道地应力高、 煤体承载能力弱、 顶板下沉量大、 两帮收敛严重等特点,以新巨龙煤矿2304N特厚煤层巷道为工程背景,运用现场调研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观测破坏关键位置,分析巷道变形原因,得出量化指标;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支护参数对其巷道控制影响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案.采用预应力锚杆、 金属网和钢带在围岩内形成加固区,改变围岩受力状态;使用长锚索和锚索梁锚固巷道顶板,控制顶板下沉;在顶角和两帮打设锚索,提高围岩抗剪切能力,控制两帮变形.通过上述"锚带网索联合支护"方案的现场实施,经现场监测和钻孔窥视验证了支护方案的有效性.

    深部特厚煤层巷道支护FLAC3D

    松软厚煤层留顶煤动压巷道围岩综合控制技术

    王军朝崔千里
    73-7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松软厚煤层留顶煤动压巷道的地质特点,以阳泉某矿81206回风巷为例,在原支护参数分析与支护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对支护参数选取原则和巷道围岩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井下地质力学测试、 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提出高预应力全断面锚索支护的综合支护技术,并开发了高强度、 大面积护表构件.井下实践表明,"高预应力全断面锚索支护"综合围岩控制技术,能够解决松软厚煤层留顶煤动压巷道的支护难题,保证巷道安全.

    松软厚煤层留顶煤动压巷道综合控制技术高预应力

    浅埋近松散含水层下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特征

    申晨辉康永华刘秀娥宋业杰...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浅埋近松散含水层下厚煤层综放安全开采,综合采用数值模拟、 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和钻孔电视观测方法,对伊犁四矿覆岩破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1-1煤层覆岩破坏最大高度可按照垮采比3.3进行预计,垮落带顶点距离古近系含水层22.72~25.35m,由于煤层埋深浅且基岩柱薄,导水裂缝带高度将穿过基岩柱,发育至第四系松散层底部,研究结论可为伊犁四矿后续水体下安全开采提供数据支撑.

    浅埋深综放开采覆岩破坏数值模拟钻孔实测

    相邻采空区影响下厚黄土矿区采煤沉陷规律研究

    贺国伟朱永伟王涛吴迪...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相邻采空区厚黄土层采煤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燕家河煤矿8211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静态和动态地表沉陷变形特征、 移动角参数、 动态参数和预计参数.结果表明:由于相邻采空区残余变形和厚黄土层荷载作用,地表下沉量大,移动影响范围广,最大下沉速度系数为1.638,最大下沉速度为31.8mm/d.在地表移动持续时间中,活跃阶段约占总时间的38.7%,地表沉陷量约占最大下沉量的95.9%,受厚黄土层影响,衰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工作面启动距为100m;工作面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224.3m,滞后角为67°46′;走向和倾向拐点偏移距分别为-92.5m和197.2m.

    相邻采空区厚黄土层沉陷静态与动态移动变形

    受采动影响桥梁后期地基沉降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

    刘贵
    86-8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某高速公路1号桥所处地表及桥梁沉降原因,并掌握以后可能的沉降情况,进行了1号桥场地下方采空区钻探工作,对采空区覆岩垮落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沉降观测、 天气条件和钻探结果综合分析认为:1号桥产生新的较大量的沉降的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原采空区覆岩受到雨水的反复侵扰,导致之前未完全压实的区域产生新的垮落所致.为保证1号桥进行维修加固后不再受较大的地表残余变形影响,应对场地下方未垮落采空区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采动影响桥梁地基沉降钻探

    气井保护煤柱留设及其开采可行性分析

    祝凌甫孙万明刘贵张刚艳...
    90-9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梁湾煤矿气井下开采条件为工程背景,针对气井结构特点进行了气井保护煤柱的留设,并采用概率积分预计、 材料力学等方法,对保护煤柱局部开采对气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气井保护煤柱开采将导致煤层上部附近气井局部套管、 管道以及地表附属设施发生破坏,气井保护煤柱局部开采不可行,建议为气井留设全尺寸保护煤柱.

    气井保护煤柱采动影响开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