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创新研究——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肖贵清教授

    4-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制度自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明意蕴

    庞立生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集理论、道路、制度、文化于一体的文明探索、文明实践与文明追求,是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拓和创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超越"资本文明"的更高的文明形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文明逻辑,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文明逻辑,集中彰显了辩证平衡、协调发展的新文明逻辑,表征了自信自立、和平发展的新文明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走在时代前列、占领时代制高点的文明理念,重构和创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逻辑,并通过自身开拓性的文明创新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蕴含着世界历史性的新文明意义和价值.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逻辑文明新形态

    全面领悟"三个务必"重要论断的深刻意蕴

    王永贵王东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是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行动宣言,是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告诫、新要求和新期盼."三个务必"提出的重大意义在于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坚定的理论自觉、清醒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时代自觉,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言明"三个务必"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须从有机联系的整体、指向明晰的系统和功能耦合的结构三个方面来把握"三个务必"的丰富内涵.贯彻落实"三个务必"要遵循坚持政治性、秉持人民性、注重时代性和提升整体性等实践要求,在践行"三个务必"中不断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二十大"三个务必"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党章的修订逻辑、精髓要义与价值意蕴

    刘吕红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实现了党章的又一次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党章建设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修订历程及宝贵经验、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面临的时代性课题,分别构成党的二十大党章修订的理论根基、历史依据和现实要求.党的二十大党章在坚守中国共产党历次章程精髓基础的同时,吸纳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最新成果,在指导思想、总结经验、明确目标、规划布局、制定举措等层面进行内容完善和创新,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根本遵循,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供行动指南,为世界其他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中国共产党章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自我革命中国式现代化

    人本学的证伪逻辑——马克思的《巴黎笔记》研究

    张一兵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巴黎笔记》中,马克思指出了李嘉图等国民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将劳动变成商品,人的活动颠倒为事物,工人被贬低且变得贫困的错误观点.在马克思看来,李嘉图满脑子都是人之外的经济事物、资本和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至于这种物性的经济规律是不是让很多人坠入破产和贫穷的深渊,则是无关紧要的.显然马克思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劳动价值论才是通向科学地批判资产阶级社会本质的正确道路.这种观点,与此时青年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是一致的.只是马克思觉得,恩格斯与蒲鲁东一样,都还是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逻辑构式之中反对经济学,这是一种此一此证伪逻辑,这正是李嘉图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们的思维惯性逻辑.而马克思这时跳出经济学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则是一种新的此一彼证伪的现象学逻辑构式.他的这种人本学批判话语,在法国经济学家布阿吉贝尔那里找到了理论共鸣.

    马克思巴黎笔记劳动价值论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资本论》的"抽象力"何以可能

    庄忠正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论》的"抽象力"是"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内在统一,它不仅彰显了《资本论》的"科学性",而且集中体现了其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的"三者一致".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思维认识"现实的运动"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叙述方法"是思维以适当的形式叙述和再现"现实的运动"的方法,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两种方法是内在统一的、一体的,是"逻辑先在性"关系.两种方法的内在统一,或者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方法的内在统一,使"唯物辩证法"成为可能.《资本论》的方法不仅是作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辩证法,而且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所以,《资本论》的"抽象力"是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粗俗的经验主义"和黑格尔"无人身理性运动"的"抽象力",它不仅赋予《资 本论》研究以客观态度,再现了资本主义"现实的运动",而且"为未来的食堂开出调味单",体现了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

    资本论抽象力研究方法叙述方法辩证法

    平台体制、劳动能动与数字资本主义的生产政治

    黄再胜宋艳丽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数字时代,算法技术的加速应用将资本主义技术理性推向极致,资本实现对劳动的自动控制和总体吸纳.表面上,数字资本主义竭力推行劳动灵活化、标准化和原子化,数字劳动赖以反抗资本的权利资源被蚕食殆尽.但数字劳动能动性并没有在数字资本算法专制中走向湮灭.相反,面对数字奴役日益加剧的平台体制,数字劳动者走出"工作自主"的实践幻象,释放劳动能动,增进劳动团结,积极构筑起个体反抗、群体互助和集体斗争相得益彰的数字生产政治景观.毋庸置疑,"数字劳动何以能"的鲜活实践和理论确证,日渐展示数字赋能劳动解放的实践潜能.

    平台体制劳动能动算法专制生产政治

    当代中国共同富裕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实质性超越

    王岩谷丁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承了几千年人类理想社会的追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了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标志的、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的发展宗旨.就当前西方而言,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稳定装置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存在样态的福利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性质、财富分配方式和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其时间的有限性、目的的功利性、功能的改良性、环节的互斥性和结果的虚假性昭然若揭.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共同富裕呈现出在生产与分配、物质与精神、先富与后富、尽力与量力等方面的辩证统一,凸显了与西方福利国家的本质不同.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今天,坚定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是实现共同富裕对西方福利国家实质性超越的应然路径.

    共同富裕福利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实质性超越

    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新语境和新要求

    张驰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经提出,立刻成为关注热点,这是因为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已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为之切实奋斗的全新语境.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过程,应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细化到精神生活"生产—分配—交往—消费"的过程之中,积极总结人民致力于改善精神生活的经验教训,避免认识上的"含糊不清"、策略上的"可有可无"、评价上的"虚无缥缈"等误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路.

    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语境新要求

    深刻领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战略深意

    方世南张玥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真谛,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直面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要始终坚持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维度谋划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整体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论述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谋划发展道路"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推进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体现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深远战略考量.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