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与全球生态治理——访加拿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威廉·莱斯教授

    李哲
    4-14页

    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气候治理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述论

    杨凤城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贯通历史与现实,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是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首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以及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均在习近平的视野内、论述中,体现着全覆盖特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核心要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治国理政

    在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中深刻把握党的理论创新智慧

    周建超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两个大局"叠加背景下对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初心与使命、时代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邃思考的科学回答,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智慧结晶,集中体现了党对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和最新成果."四个之问"既有边界侧重和鲜明特点,又是一个相互联系、交融共生、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大历史观视野深入探究"四个之问"科学回答所蕴含的哲学基础、丰富内涵和推进路径,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感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真理魅力,深化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全面理解,从而团结一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四个之问科学回答丰富意涵理论创新

    习近平关于党报党刊党媒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

    周玉顺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主办和领导的媒体,党报党刊党媒在治国理政、定国安邦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高度重视党报党刊党媒工作,始终关心党报党刊党媒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党报党刊党媒的原则立场、职责使命和发展规律,系统回答了关于党报党刊党媒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关于党报党刊党媒的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助于推动全党更加重视运用党报党刊党媒,指明了新时代党报党刊党媒发展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党报党刊党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考察——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视角

    韩昌跃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的发展视角出发,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自由个性三大阶段,形成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并据此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全面异化,确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由此呈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的逻辑整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有助于推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吴宏政王野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理解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钥匙".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世界历史理论都持有"神学立场",而马克思通过世界观革命,创建了世界历史的唯物史观书写范式.马克思立足"现实的人"探讨"人类向何处去"和"世界向何处去"两大世界历史问题,建构了"人学立场"的世界历史理论.因此和西方古典世界历史理论相比较,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真正转向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另一方面提出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图景.

    世界历史理论神学立场人学立场人类命运

    梁赞诺夫版《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姚颖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赞诺夫版《共产党宣言》是俄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编辑出版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物.该俄译本收录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与《共产党宣言》有关的历史文献,还包含梁赞诺夫为《共产党宣言》编写的63条注释.从结构和内容上看,这部单行本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纂与传播史上科学编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遗产的先河,体现了梁赞诺夫独特的编辑理念和明晰的编辑原则.从注释上看,不仅其内容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对于今天我们编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共产党宣言梁赞诺夫注释

    列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袁银传康兰心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领导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当今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与斗争更加激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系统梳理列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批判的思想,总结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列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批判现实意义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燕连福牛刚刚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是实现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赋能做大做优、切好分好共同富裕的"蛋糕",而共同富裕的"富裕性"与"共同性"也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明确方向指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在价值基点、本质要求、目标指向方面具有逻辑共契性.新征程上,实现新质生产力有效赋能共同富裕,必须弥合科技发展的不平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从而站稳共同富裕的价值立场,拓宽共同富裕的精神维度,壮大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完善共同富裕的共享机制.

    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史语境、理论内涵及价值意义

    张明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根植于当代中国最广泛最生动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智慧,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内在的理论和现实必然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呈现紧密关联的逻辑关系.其中,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体论,坚持人民至上的观点构成了其主体论,坚持问题导向构成了其动力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其价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成果和光辉典范,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伟大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两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