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我革命"思想的双重意义——学习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

    李君如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革命"思想是习近平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上,提出的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论党的自我革命》是一部集中阐述习近平"自我革命"思想的理论著作,深入学习这部著作,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自觉性,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思想,在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下完成党肩负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论党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社会革命

    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蕴——基于对《哲学的贫困》的研究

    刘建江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揭示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在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思辨哲学基础.在存在论层面,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先验主体——普遍理性的非现实性和非社会性,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在主体——现实的个人的感性社会性;在认识论层面,马克思揭示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对象——经济关系的非实在性和非科学性,阐述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认识对象——社会关系的感性客观性;在方法论层面,马克思披露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非历史性和伪辩证性,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感性辩证法的感性历史性.这一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路径,不仅昭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而且彰显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范式.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感性

    《资本论》中"货币转化为资本"问题的哲学考察

    吴猛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果只是在《资本论》的叙述过程中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问题,会发现这里存在三个关键性"空白":为什么马克思关于这一问题的叙述起点是G—W—G?为什么看似形式化的G—W—G内含"必然成立"的要求?为什么作为预付货币的G一定要以商品W为中介再回到自身?只有在《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的对读中,才能找到《资本论》中这三个关键性"空白"的答案,从而实现对于《资本论》这一部分文本的自洽解读.这种解读将表明,《资本论》中的从"货币"到"资本"的概念过渡,既不是某种线性历史发展的结果,也不是黑格尔式辩证法的展开,而是马克思运用形式分析方法获得的理论成果.

    资本论货币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非正义"的批判

    王晶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通过分析三大叙事主题即所有权问题、剩余价值问题和剥削问题,马克思全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马克思通过考察劳动力所有权在商品交换、商品生产以及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差异,勘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权非正义;通过阐释剩余价值由工人的无酬劳动凝结而成的基本事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事实非正义;通过披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性和强迫性,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本质、道义和制度上的全面非正义.唯有立足于唯物史观,澄清《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三大叙事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所具备的法权和道义的总体内涵才能真正彰显.

    《资本论》及其手稿正义剩余价值所有权剥削

    深入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明问题的研究

    陈培永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逻辑的全球空间扩张,是马克思、恩格斯探讨文明与野蛮问题的历史场域.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与"野蛮"的使用,受到当时欧洲流行话语的影响,但批判并重塑了这套话语."文明"国家只是在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上进步,不是所有方面都进步、都文明,也有伪善性、野蛮性;"野蛮"国家不是所有方面都野蛮,一些方面相对于所谓的文明国家可能更道德、更文明.作为"现代文明形态"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类社会应该超越这种文明形态,走向新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应该是资本为人所掌握、为人所服务的文明形态,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离不开物质技术提供硬核基础,必须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要摆脱唯我独尊的、单一的甚至是唯一的文明观,塑造出交流互鉴的新型文明观.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野蛮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型文明观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职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金伟李娇楠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职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国家职能的表现形式、决定因素和实现机制,立足于巴黎公社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把握了以人民主体为价值取向、以形成"维护真正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为演进趋势和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为理想蓝图的无产阶级国家职能的核心要义.这对于新时代推进国家职能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职能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当代价值

    深刻把握守正创新的三重意蕴

    王易林炜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一是守正创新在于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二是守正创新在于守科学社会主义之正,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不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纪元;三是守正创新在于守党的初心使命之正,创党的自我革命之新,不断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探索历程

    蒯正明
    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视调查研究、勤于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通过调查研究认识中国国情、了解群众呼声和诉求、推动科学决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一步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的论断,并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党的建设,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运用好党开辟调查研究的有益经验,具体做到:一是树立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夯实调查研究的思想基础;二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运用好科学的调查方法;三是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四是完善调查研究制度,为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探索历程实事求是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基本经验

    贾鹏飞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语天然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话语创新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关切.新时代,党在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话语创新方针确定上,基于统揽意识形态工作战略全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结合、内宣与外宣的统筹;在话语资源整合上,经由阐释社会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激活中华文化传统进行话语创新;在话语内容生产上,通过发展"主义"强化"硬核"话语和解决"问题"强化"保护带"话语持续生产新内容;在话语表达塑造上,遵循主体的普遍性思维、情感性特点和经验性习惯的认识规律,赋予话语共同意识底色、感性方式呈现和日常生活表达;在话语影响拓展上,注重同政治上层建筑深度互动,优化话语传播制度安排,推动话语向制度政策和行动转化,加强国家治理建设支撑印证话语价值.

    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探析

    佘双好汤桢子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有政治现象后就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开启了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这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武器,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价值目标、理论依据、根本属性、方法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根本目标、场域范围、方法论原则和方法指导等,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要论述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特性、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体系,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