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访南开大学哲学院陈晏清教授

    齐艳红
    4-14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返本开新时代的哲学主题

    历史进步复杂性的历史合力论诠释

    叶泽雄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历史合力论的视野里,历史进程固然是一个有其规律制导的、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跃迁的进步过程,但历史进程中的规律生成及其进步表现一刻也离不开人的目的、意志的"纠缠".也正是因为这一"纠缠",导致历史进步往往要通过历史进程似自然状态的"盲目性",历史结果事与愿违的"非预期性",以及进步与代价相互交织的"曲折性"等表现形式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对于历史进步复杂性的细微剖析与深刻阐明,既是晚年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突出贡献,也是历史合力论独到的解释功能.

    唯物史观历史合力论历史进步复杂性

    论马克思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当代表现——驳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的三种替代性理论

    周钊宇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表明资本主义无法以渐进的、无危机的方式向前发展,因此它一直是资本主义秩序的捍卫者和改良派左翼分子批判的目标.针对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润率为何长期下降的问题,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在否定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同时提出了三种替代性理论:"需求不足论"、"利润挤压论"和"过度竞争论",但三者都无法在理论上自洽.马克思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清晰地阐明利润率长期下降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相对于总资本趋向减少,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竭力将生产性活劳动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生产性领域内物化劳动对活劳动的替代,即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活劳动由生产性领域向非生产性领域的转移,即非生产性劳动相对于生产性劳动的快速扩张.马克思根据其所处时代,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强调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利润率长期下降的原因.当代以流通劳动和社会维持劳动为主导的非生产性劳动快速增长,非生产性劳动相对于生产性劳动的快速扩张构成了利润率长期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在当代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取得了新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需求不足利润挤压过度竞争

    马克思早期政治批判的逻辑进路

    汪信砚翁路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将黑格尔法哲学看作在为普鲁士国家作辩护,然而,马克思在1843年前后进行政治批判时曾多次表示,普鲁士国家是一个尚未实现政治解放的、前现代的"基督教国家",它不仅落后于同时代的欧洲现代各国,还低于黑格尔理性国家的水平.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双重批判,既揭露了黑格尔法哲学乃至其整个哲学的逻辑神秘主义,也批判了黑格尔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这一批判使马克思的视野从落后的普鲁士国家转向了对完成了政治解放的现代国家的反思.正是由于马克思意识到现代国家的缺陷的根源在于市民社会,后来他才将理论兴趣转向市民社会批判.

    马克思政治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基督教国家完成的基督教国家

    曼彻斯特时期恩格斯对唯物史观初步确立的理论贡献-—基于《英国状况·十八世纪》的分析

    王洪波程宇林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状况·十八世纪》是恩格斯曼彻斯特时期唯物史观初步确立过程中的重要文献.通过这一文本,可以看出曼彻斯特时期的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初步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工业革命视角认定"物质利益"是现代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从"物"的视角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颠倒关系;从社会发展视角阐发人的自由实现.可见,曼彻斯特时期的恩格斯已经对唯物史观有了初步的表达,由此出发,青年恩格斯与青年马克思的紧密合作具备了坚实思想基础.

    恩格斯唯物史观英国状况·十八世纪初步确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研究

    石云霞
    5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我们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主要是:深刻把握时代特征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在全党持续深入开展集中学习教育;从正本清源入手,全方位诸领域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以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上述诸方面,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观照、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构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精彩华章.

    党的十八大意识形态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逻辑进路

    王刚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论断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理论进路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内生力,认识和拓展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驱动力,理论自身的丰富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延展力.从实践进路看,实践变革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提供事实支撑,实践创新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提供不竭动力源泉,实践发展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提供方向指引.从方法进路看,坚持"两个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根本途径,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要求.理论进路、实践进路和方法进路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进路实践进路方法进路

    从"格义""会通"到"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

    武东生林世昌
    7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如何认识和处理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就一直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一个半世纪的演进中,二者的关系经历了从"格义"到"会通",再迈入"两个结合"的过程,即先是以"儒"格"马"的比附诠释,进而在"马""儒"会通中同构契合,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与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儒学格义会通两个结合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转向

    孙颖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基于新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服务的学术使命,不断总结反思自身研究的历史和逻辑,形成向新研究范式转型的主张和趋势.在理论内容方面,表现为从资料译介式研究转向追溯逻辑理路的谱系式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体现为从文本评析式研究转向理论体系建构式研究;在价值旨归方面,呈现为从汲取直接经验为主的对象式研究转向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中国意义的主体性研究.这些新研究范式的转向处于正在进行时,彰显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回应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而致思与对话的理论自主与学术自觉意识.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转向主体自觉

    《历史与阶级意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三重维度

    李庆霞刘玉莹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商品拜物教、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从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三方面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从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入手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形式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剥削本质;从为保障经济原则合法化而建构的政治机制视角批判资本主义政治,揭露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使整个社会陷入的危机;从物化现实侵蚀人们思想剖析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虚假性、虚伪性、局限性等特点,探索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克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危机的重要性.由此揭示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所秉持的可计算性合理化原则最终导致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相分离.

    历史与阶级意识马克思卢卡奇资本主义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