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李惠斌

双月刊

1004-5961

010-66509601

100032

北京西城区西斜街36号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理论性学术类期刊。刊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论文和资料,报道马列著作编译的重大变动,研究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再论卢卡奇的黑格尔哲学观

    刘卓红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黑格尔哲学建构的卢卡奇黑格尔哲学观,是卢卡奇一生思想发展的理论亮点.通过对第二国际部分理论家否认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卢卡奇以重提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基础为由,对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理论关联作出了与第二国际不同的解释.可以说,倡导黑格尔哲学,尤其是阐析黑格尔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具有的理论价值,构成了卢卡奇黑格尔哲学观的思想主线,卢卡奇哲学思想的不断成熟,与他对黑格尔哲学认知的不断变化有关.卢卡奇对黑格尔哲学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历了从"相遇"到"深度融合",再到"批判性扬弃",最后到"思想超越"四个时期.这一过程既推动卢卡奇黑格尔哲学观的不断完善,也透过对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思想关联的重新认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场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语境.适逢《历史与阶级意识》出版以及由此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百年之际,再论卢卡奇的黑格尔哲学观,无疑对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

    卢卡奇黑格尔哲学观马克思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历史与阶级意识》

    自然的内在价值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自我革新——以科威尔自然内在价值论为中心的考察

    陈艺文
    17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及其催生的"深绿"思潮的影响下,生态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自然观和实践观的再阐释,以及对政治经济学的拓展应用,逐渐构建起具有明确的资本主义批判与社会生态重建意涵的"红绿"生态价值理论.较为特别的是,科威尔通过重释自然内在价值概念来促进生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哲学的建设性对话,不仅全面阐述了自然内在价值的基本规定,而且系统论述了自然内在价值的政治经济学性质与生态社会主义前景,把以自然内在价值论为核心的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视为生态政治变革的核心要素,进一步丰富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建构及其论证表达,使生态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一种更加全面的生态政治哲学,也成为一种更加激进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但是,由于缺乏对马克思自然观和价值理论的完整准确理解,科威尔对自然内在价值论的重构,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生态哲学伦理的一种"嫁接式"融合,因而难以在整体上实现理论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科威尔自然内在价值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异质民主的想象——解读朗西埃的激进民主观

    王勇刚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当代西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一员,朗西埃建构在"歧义"政治基础上的民主观,通过将平等从目标倒置为前提,实现了对民主本意的激进化表达.这种激进性使他经常被贴上民粹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的标签.然而,如果深入其理论内部,我们将发现朗西埃与这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一方面,虽然与民粹主义所强调的精英与大众的二元对立相似,朗西埃同样将反精英主义看作民主的内在要求,但不论在理论立场、行动主体,还是在目标归宿上,他们都有着很多区别;另一方面,尽管朗西埃并不否认他与无政府主义传统之间的联系,但与无政府主义对待国家或政府的自然主义态度不同,朗西埃认为应当从"歧义"政治的原初核心看待无政府主义.作为对个体能力的肯定的体现,无政府主义的"自治"不能局限于国家层面,电影、小说等艺术领域同样是其活动的舞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朗西埃打通了审美与政治的隔阂,拓展了民主的感性维度,但缺乏经济维度支撑的审美民主仍然无法解决当下西式民主的现实困境.

    朗西埃激进民主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

    作为革命指南针的否定性:马克思主义对"别无选择"思潮的批判

    萨拉丁·艾哈迈德刘云杉
    190-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撒切尔提出的著名口号"别无选择"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广泛内化为实践,但马克思主义依然能够否定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当今许多思潮认同这种"别无选择"的观念,从而持一种反对革命的立场,试图让我们相信,由于缺乏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预示性替代模式,所以"别无选择"的观念是正确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由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论点构成的否定性论题来反驳"别无选择"的观念.第一,资本主义霸权本身是革命的缘由,"别无选择"的非理性魔咒终究会被打破,资本主义决不是不可替代的,这一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使共产主义这样的替代模式成为现实的世界.第二,马克思主义确实没有提出一个预示性的共产主义模式,但拥有一个完整的预示性替代模式并不是革命的必要条件,这是优点而非缺点,因为在资本主义的有限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对共产主义获得详尽而明确的认知,这恰恰要求我们反对"枯燥的经验主义",并树立否定意识.共产主义是历史性的,因此,期待存在一个先验的共产主义社会模式,就是犯了唯心主义的谬误.

    预示性替代模式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认知模式革命否定性

    世界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与当代发展——第一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论坛综述

    李婧何莉
    201-203页

    Abstracts

    204页

    "第一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论坛"在西安交大召开

    封2页

    书讯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