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李惠斌

双月刊

1004-5961

010-66509601

100032

北京西城区西斜街36号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理论性学术类期刊。刊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论文和资料,报道马列著作编译的重大变动,研究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课题组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性、人与 自然、文明观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创新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已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和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从四个维度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祝灵君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对于这一重要思想,要在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战略思想中深刻领悟,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本质规定;要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中深刻领悟,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和长期执政规律;要在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有效途径中深刻领悟,牢牢把握实现大党向强党飞跃的根本前提;要在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的战略性思考中深刻领悟,牢牢把握人民政权论与人民政党论有机统一的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四个维度

    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的法规保障——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多维透视

    王传利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着眼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提供了法规保障.走过百余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条例》继承了这些经验并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要科学理解《条例》所遵循的严的基调,认清这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宽严相济、合情合理基础上的"严".知晓法规仅是遵守法规的前提条件.广大党员需要进一步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之心,逐步由"畏法规、保禄位""尚名节"达到"见理明"的清廉境界,成功实现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转变.

    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守正创新情理性清廉境界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的出场语境、内涵意蕴与建构路径

    赵付科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话语表达.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有着独特的出场语境,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话语的传承创新,也是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生动实践的理论升华.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在新时代实现了话语集成,围绕什么是自我革命、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形成了一系列系统性、科学性的话语表达.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要以话语领导权、话语表达、话语认同、话语传播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的向心力、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对于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新时代话语语境话语内涵建构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重逻辑及其价值

    刘新刚张军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及其彰显的科学价值,是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案原创性贡献的关键所在.在科学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基础上,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亟待将政治逻辑和发展逻辑也阐发透彻,形成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科学问题的五重维度及其相互关联格局,为我们从逻辑角度打开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一种新的方案.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重逻辑透视,能够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解答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中诸多理论难题,原创性贡献明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学理上的突破也打开了实践创新的空间,从而带动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并展示出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五重逻辑科学价值

    以历史主动精神助推意识形态建设的三维审视

    李钢李凌波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号召和要求.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坚定历史自信、勇担历史重任、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团结带领人民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的宝贵精神品格.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百年历程生动诠释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遵循"何以·以何·如何"的叙事理路,从意识形态生成发展的动因出发印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何以必要,以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映照历史主动精神以何展现,进而阐明如何以历史主动精神助推新征程意识形态创新发展.这对于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历史主动精神意识形态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千万工程"经验案例蕴含的时代特征、发展理念、推进机制和工作方法

    张博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经过20年持续努力,已成为贯彻习近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载体,充分彰显了习近平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全面展现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同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显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中的科学指导作用,是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的鲜活教材."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均具有重大启示意义.本文基于"千万工程"案例的实践及文献研究,全面阐述了案例蕴含的时代特征、发展理念、理论价值、推进机制和工作方法,对于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千万工程"时代特征发展理念与理论价值推进机制与工作方法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实践原则

    姜迎春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为做好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重要性,既体现在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又体现在具体管用的"抓住根本""居安思危""坚定信念"等实践原则上."抓住根本"强调,要牢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根本政治原则;"居安思危"强调,要时刻警惕"颜色革命"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侵蚀破坏,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信念"强调,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反对一切动摇理想信念的观点和行为.把握好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实践原则,对于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抓住根本居安思危坚定信念

    从留欧史料透视青年邓小平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与思想脉络

    刘思妗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中学时期参加爱国运动到留法、留苏学习是邓小平早期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阶段,也是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建立信仰的时期.从历史背景来看,五四爱国运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的创建和留苏运动是触发邓小平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因素.从思想演进轨迹来看,青年邓小平在思想上经历了从工业救国到革命救国、从接受社会主义到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从研究共产主义到传播共产主义、从粗浅认识共产主义到充分认识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2024年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回溯邓小平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历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思想脉络勤工俭学

    两种实践观:黑格尔与马克思

    白刚那玉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西方哲学史上形成了"积极"和"消极"两种实践传统.在黑格尔这里,实践作为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一个环节,也即自由实现自身所借助的外在手段,只具有"环节的必然性"意义,依然处于"概念的阴影王国"——只是达到了精神和自由的概念,本质上仍是消极的、保守的和不自由的.作为"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的马克思,颠倒和扬弃了黑格尔的"消极实践".在马克思这里,实践已不再是精神和自由实现自身的外在手段,而转变成了自由本身——实践就是人之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因而《资本论》所讲的"自由王国"说到底就是"自由实践"和"实践自由"的"实践王国".在此意义上,马克思通过"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开辟了"积极实践"的传统,实现了对黑格尔实践观"胜利的和富有内容的"变革,真正完成了实践观的转向和革命.

    消极实践积极实践实践观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