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李惠斌

双月刊

1004-5961

010-66509601

100032

北京西城区西斜街36号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理论性学术类期刊。刊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论文和资料,报道马列著作编译的重大变动,研究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切什考夫斯基对马克思"可能的"影响

    姜海波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切什考夫斯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关于他在黑格尔学派分化和演进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众说纷纭,他的"行动哲学"也激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些经典问题.切什考夫斯基在19世纪40年代尝试将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进行创造性综合,其《历史哲学导论》中的"历史有机体""意志"和"行动"概念独具特色,并通过赫斯间接地影响到马克思.根据马克思的书信和恩格斯的论述,切什考夫斯基应属老年黑格尔派成员.赫斯率先指出其行动哲学的局限性,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完成了对思辨哲学的扬弃和超越,揭示出切什考夫斯基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形而上学本质,从而走向唯物史观.切什考夫斯基对马克思"可能的"影响既是间接的,又是逆向的.

    切什考夫斯基马克思行动哲学实践

    从唯物史观的具体化到具体化的唯物史观——恩格斯早期探索再考察

    唐瑭缪文诚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唯物史观具体化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学界一般认为,唯物史观具体化强调将唯物史观一般原理与具体社会历史研究相结合,但唯物史观具体化的线索仍需在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考察与揭示,即需要回到创作背景中来把握具体化的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进而避免产生诸如"恩格斯问题"等理论倾向.为更好地考察恩格斯早年思想发展历程,本文从恩格斯思想形成的角度来探索唯物史观的形成与具体化的理论关联,而非从观念内部考察原理与具体化的关系.恩格斯早期的理论探索诠释了一般原理与具体现实的融合道路,他与马克思共同参与的具体化探索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形成,体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并能够在方法论层面助益"两个结合"研究的推进.

    恩格斯唯物史观具体化第二条道路

    马克思生产力思想及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启示

    孙绍勇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理论构件主要源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与演进.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生产力集中体现的是人类生产过程中蕴含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与客体力量的总和.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生产力则是偏向于通过"劳动生产力"来反映生产活动的效率.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的能级跃升,同样需要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来考察其基本范畴和学理逻辑.着眼时代进步和社会生产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劳动者、新型生产资料在推动生产力现代化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刻把握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旨趣,在促进生产力的质性变革中强化人才驱动、绿色发展,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进生产力现代化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马克思生产力思想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从感性实践到物的自主性——兼谈元宇宙时代的物质观

    陈吉胜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确立了从实践去把握物质世界的基本立场,恩格斯、列宁继承并坚持了马克思的这一立场,在批判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同时,分别给出了物质概念的定义.只有坚持从感性实践的立场出发,才能把握科学与哲学的一致性;而若从形而上学的立场出发,科学与哲学则是对立的.信息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元宇宙,元宇宙扩展了人的实践场域,但是现实世界只有一个,元宇宙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元宇宙使得物的自主性得以更为充分的显现,但物的自主性归根结底源于人的自主性.

    物质感性实践形而上学元宇宙物的自主性

    希腊精神的现代重构:马克思的初始视域

    王晓旭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早在19世纪30年代末就尝试对现代社会作出一种整体性的反思,希腊精神为这种反思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历史视域.在马克思看来,希腊精神的最大特质是坚持自由与现实的统一,因此,理解希腊精神,一方面有助于反思自由主观化这一普遍的时代问题,以及思想界过度倚重主观意识的倾向;另一方面有助于探索出一条基于现代社会的自反性、二重性逻辑这一较之古代更加困难的前提下统一自由与现实的可能路径——马克思将这一路径初步表述为"世界的哲学化与哲学的世界化".马克思对希腊精神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思想背景融入其之后的资本主义研究历程中.

    希腊精神希腊哲学现代哲学马克思博士论文

    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韩喜平马丽娟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马克思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框架,整体考察经济循环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深刻揭示现代经济社会运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将对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的科学认识,践行于探索构建及多次调整经济发展格局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论述.我们既要创造性运用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的方法论,也要深入把握经济发展格局历史展演的脉络逻辑;既要坚持以习近平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也要以辩证思维看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系统性探究新征程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创新和实现机制.

    经济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驱动

    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本集中: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

    赵峰赵芫源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占主导的生产技术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会系统地改变生产关系,尤其是资本与资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资本集中的方式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20世纪末以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平台型组织深刻影响了资本集中的方式.考察数字经济时代资本集中的新特征可以发现,此时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集中方式均发生改变,资本之间的形式隶属让位于实质隶属,垄断资本的力量进一步加强.这导致资本主义生产一实现的对抗性矛盾进一步升级,虽然短期来看这一对抗性矛盾似乎得到修复,但长期中被进一步激化、广化和加深,最终生产过剩会沿着平台组织下的全球生产网络蔓延,使全球经济呈现出停滞的常态化趋势.我国在以数字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引导和规范其健康扩张和发展.

    数字经济资本集中经济停滞趋势

    习近平关于资本问题重要论述的生成语境、内涵要义与时代价值

    李永进刘赟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因素,如何科学认识资本、正确治理资本,是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就资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明了资本的性质特征,分析了资本的功能作用,剖析了资本的行为规律,明确了新时代党的资本治理策略.习近平关于资本问题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更好推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资本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定位

    骆郁廷余焰琳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局限于从育人的角度来认识与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尤其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高度来加以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政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立心立魂、强基固本、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3·18"重要讲话,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政课的战略定位,有助于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心立魂、强基固本、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思政课建设的战略站位,增强思政课的教育实效,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复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思政课战略定位关键课程

    现代化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式创新——访玛丽亚·埃莱娜·阿尔瓦雷斯·阿科斯塔教授

    贺钦
    133-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