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半年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思考及其方法论创新

    杨与时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格斯晚年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结合19世纪末欧美四国的基本国情,论述了四条体现特殊性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针对德国跨越式发展而导致的政治领域的"历史错乱",恩格斯提出充分利用议会斗争"新武器"的道路.针对英国社会平稳发展的情况,他提出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民主制度而斗争的道路.针对美国由历史的断层而导致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与无产阶级不成熟的国情,他提出通过普遍性的党纲来组织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道路.针对俄国脱离历史发展而导致的自身的落后与西方的先进并存的国情,他提出俄国革命与欧洲工人运动形成互补,利用土地公有制快速飞跃的道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理论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心任务,必须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基本国情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式现代化

    论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揭示

    刘奕文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凸显的经济震荡和公共卫生困境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危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和批判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资本主义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中断,根源于资本及其运行逻辑.从现实来看,资本主义危机尚且处于产生、扩展和消退的周期中;但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内因致使的自我崩溃和外因导致的革命取代将同时发挥作用,最终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扬弃,这是资本主义危机得以消解的根本之道.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资本主义危机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平等观探析

    赵敏凯张荣军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对平等的追求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不断觉醒,经过"原始共同体内的实质平等一普遍的形式平等一普遍的实质平等"的历史沿革,最终发展为社会主义平等观,即无产阶级追求的、以消灭阶级为目的的、普遍的实质平等.社会主义平等观,既指导着无产阶级吸收资本主义法权平等的合理因素,在物质生产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劳动人民的普遍实质平等,又批判资本主义平等的片面性、折中性、抽象性,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平等观资本主义平等观

    实证观视域下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兼容性问题研究

    李骄杰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学者们提出了兼容与不兼容两种观点.在学界普遍认为政治哲学是一种规范性理论的情况下,历史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真正的实证科学"成为解决分歧的关键.根据青年马克思对同时代思想家实证观点的批判,"真正的实证科学"是以经验为基础却不拘泥于经验,始终保持对现存的批判与超越能力,并不断走出理论、走向实践的实证知识.本文认为,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兼具事实维度与价值维度,因而可以与政治哲学相互兼容.

    实证观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兼容性

    历史唯物主义权利观的形成——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考察

    郑拉娜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权利一词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内涵.资产阶级从哲学和经济两个层面对权利进行论证,使其成为财产的守护者和统治的依据.马克思意识到"权利"这一概念在资产阶级统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既要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要批判资本主义的权利概念,因此,他在论战性的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多次提到权利一词,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批判对象.马克思对权利概念的批判,一方面从哲学层面展开,批判了以施蒂纳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所使用的权利概念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另一方面从经济层面展开,批判了以霍布斯、洛克和休谟等为代表的近代政治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权利概念具有肯定现实经济状况的特性.马克思运用历史的方法澄清"权利"问题,使"权利"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主义转变,最终形成了具体的、历史的和整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权利观.

    马克思权利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的四个向度

    赵士发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它们在四个向度或层面展开: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它们塑造着中国国家形象,贯穿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它们具体展开为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共同富裕的追求等;三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它们具体展开为共产党员个人和每个青年应持的价值观,以及对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等;四是人类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展开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对普世价值的超越等.这四个向度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

    黄楠森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

    刘明诗冷诺岚
    14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楠森是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时代跨越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先,黄楠森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而且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拓荒者.其次,黄楠森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的前提性、原则性问题,构建了"唯物辩证法体系草图",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构建的接力者.最后,黄楠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领域,在部门哲学、人学、文化哲学方面进行了有创见性的探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创新者.

    黄楠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遵循

    粟锋蒋什
    15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使命,以"改变世界"的历史主动精神绘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恢宏画卷.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相统一,历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初步探索、深入拓展、创新发展和全面推进,促生"两次结合"、"两个结合"和"三次飞跃",始终坚持党领导人民的主体协同、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凸显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主动担当.要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规律性与主动性相统一的维度贯彻"六个坚持",在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坚持

    毛泽东生态思想的四个基本维度及其价值

    江丽贺祥林
    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生态思想包括绿化祖国与美化我国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与有计划地生育、勤俭节约与综合利用资源、正视工业公害与治理环境污染四个基本维度.从抽象视角而言,毛泽东生态思想作为一个整体,其内在关系集中反映了社会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从具体视角而言,毛泽东生态思想不仅展现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还延伸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文化生活等具体方面,而且体现为各种要素的合力互动.毛泽东生态思想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为: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和创新,二是对毛泽东思想体系自身的拓展和深化,三是对后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毛泽东生态思想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为:一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生态建设发挥了历史性的指导作用,二是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作用.

    毛泽东生态文明毛泽东生态思想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

    尚文杰
    175-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有机整体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底线思维与极限思维两种思维方法的综合.从本质上说,这一整体性思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应对风险挑战时,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目的,以守住预设底线为基本遵循,以极限性地估计风险并做好应对措施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思维方法.中国共产党人的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本质上是一种预见性思维,其现实价值必须通过斗争来实现.同时,这一思维方法的对象及思维方法自身随时代条件的发展而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运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既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还要坚持系统防范风险和重点化解风险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