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膜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膜科学与技术
膜科学与技术

尤金德

双月刊

1007-8924

mkxyjs@163.com

010-8049241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

膜科学与技术/Journal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国内唯一一份报道膜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的科技期刊。专业覆盖面宽,涵盖石油、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纺织、环保、生物制品提纯等领域。介绍有关膜和膜技术及水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报道国内外膜科学和水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在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环保及生物制品提纯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及产业化情况;反映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及最新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退火对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牟庆迪盛鲁杰刘元法任吉中...
    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体膜分离领域,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s,HFMs)因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装填率等被广泛应用.本文选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BTDA-TDI/MDI(P84)共聚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为基膜,在P84 Tg(332.6 ℃)温度以下(250 ℃,300 ℃)对P84 HFMs进行热退火处理,研究其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与原始P84 HFMs相比,当热处理温度为250 ℃时,热退火后的P84 HFMs的气体分离性能变化不明显,但是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下降.当热处理温度接近Tg时(300℃),热退火后P84 HFMs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保持不变,并且气体分离选择性明显提高,膜丝表面的缺陷减少.为了进一步了解在Tg以下的热退火过程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采用XRD、FTIR和HIM等表征方法进行探索.

    气体分离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热退火

    PEI/SA/Cu三元体系改性荷正电纳滤膜及其脱盐性能

    马晓华梁晓康许振良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将海藻酸钠(SA)与聚乙烯亚胺(PEI)共混作为二次界面聚合反应的水相溶液,SA与PEI强相互作用使SA嵌入到聚酰胺层中,从而提高膜的致密性.随后通过Cu2+与SA结合提高膜表面荷正电性,提高膜对多价阳离子的截留性能.对比研究了 SA和Cu2+浓度对复合膜物化性质、表面形貌及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正电纳滤膜的最佳制备条件为:SA质量分数为0.01%,Cu2+浓度为25 mmol/L,所对应的PS/Cu-3复合膜亲水性提高.与Control-PEI膜相比,其通量提高了 257%,为(40.0±0.8)L/(m2·h),对MgCl2的截留率从92.0%提升至97.1%,且具有良好的耐压性和稳定性.

    PEI/SA/Cu三元体系改性荷正电纳滤膜脱盐性能

    光催化CO2静电纺丝MOF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林鹏飞何欣平吴东云董晨曦...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骨架(MOFs)因其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与反应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MOFs薄膜在光催化分解污染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光催化CO2领域很少有报道,所以制备适合光催化CO2高效还原的MOFs薄膜十分有必要.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将ZIF-67混纺在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膜(NFMs)内,再进行热稳定处理,得到SZIF-67/PAN NFMs,表征了其形貌特征、化学成分、光催化性能以及光电性能等.结果表明,SZIF-67/PAN NFMs由于可见光响应的改善、光热转化能力和耐溶剂能力的提高,对CO2的还原表现出优异的可见光驱动光催化活性,CO生成速率达到12 000μmol/(g·h),重复使用3次后光催化性能仍保持在85.4%.此外,还提出了 CO2全面光还原的可能机理:光敏剂通过可见光激发产生电子注入SZIF-67/PAN NFMs中Co活性点位,吸附在Co活性点位上的电子进一步转移到CO2上并与质子形成CO.最后CO从NFMs上解吸,实现光催化CO2到CO的转化.

    MOFsZIF-67热稳定静电纺丝光催化CO2还原

    南京工业大学举办第十四届亚太膜学会大会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7页

    高质子传导率的GSPEEK凝胶膜制备及其PEMWE性能

    刘绪锟王丽华仇智韩旭彤...
    28-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磺化聚醚醚酮(SPEEK)质子交换膜一般是将聚醚醚酮(PEEK)先磺化然后再进行溶解流延的方式来制备,存在制备过程复杂和电导率较低等问题.本研究创新性的将磺化与成膜过程集成,一步实现从PEEK到磺化度可控的凝胶质子膜(GSPEEK)的高效制备.GSPEEK膜具有的独特"鱼鳞"状微观形貌,极大提升其质子电导率,在GSPEEK固含量为10%(质量分数)、成膜温度40 ℃时电导率可达167.0 mS/cm,其质子传导率分别是普通SPEEK膜的3.05倍和商业Nafion 117膜的2.45倍.组装成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膜电极(MEA)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电压为2.4 V时,GSPEKK-10膜的电流密度为1 000 mA/cm2,相较于普通SPEEK膜和Nafion-117膜的600 mA/cm2、400 mA/cm2,其电解水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前景.

    GSPEEK凝胶膜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质子电导率

    MIL-101-OH纳米流体混基质膜的制备及其CO2分离性能

    王乐乐赵丹陈淑慧刘慧强...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就显得尤为重要.金属有机框架(MOF)混合基质膜(MMMs)因具有分离效果好、渗透性高的特点而广受关注,但仍存在和聚合物基质相容性差等问题,降低了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共价键连接的方式,以MIL-101-OH为主体,以偶联剂KH560为连接层,以聚醚胺M2070为冠状层制备出MIL-101-OH无溶剂纳米流体(MIL-101-OH-M2070),并与Pebax1657制备混合基质膜,研究其CO2分离性能.结果表明,MIL-101-OH和聚醚胺M2070间共价键的连接方式既解决了 MOF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聚醚胺机械性能、热稳定性.此外,MIL-101-OH-M2070凭借MIL-101-OH的优良孔隙率和M2070的CO2亲和性,大幅提高了混合基质膜中CO2的扩散系数和溶解系数.相较于Pebax1657纯膜,MIL-101-OH-M2070 MMMs的CO2渗透系数可以达到Pebax1657纯膜的215%,且选择性基本不变.

    纳米流体MIL-101-OH混合基质膜CO2分离

    聚酰胺纳滤膜表面羧基密度调控及其抗污染性能

    李燕赵有璟李志录王敏...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均苯三甲酰氯(TMC)、对苯二甲酰氯(IPC)与哌嗪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了不同羧基密度的聚酰胺纳滤膜.研究了羧基密度对膜污染的影响,并对纳滤膜的镁-锂分离选择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TMC纳滤膜的羧基密度是IPC纳滤膜的3倍,水通量分别为81.9 L/(m2·h·MPa)和56.5 L/(m2·h·MPa).TMC纳滤膜对硫酸镁、氯化钠的截留效果优于IPC纳滤膜,对卤水镁的截留率达82.66%,对锂的截留率为-27.82%,具有较好的镁-锂分离选择效果.膜污染结果显示,TMC纳滤膜的不可逆通量衰减指数是IPC纳滤膜的3倍,抗污染能力与膜面羧基密度成反比.结果证实了膜面羧基官能团在膜污染中的关键作用,为制备具备抗污染性和高镁-锂分离比的纳滤膜提供了新思路.

    纳滤膜羧基膜污染盐湖卤水

    基于单宁酸的中空纤维纳滤膜抗污染改性

    张慧莹吕晓龙任凯谷杰...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纳滤膜污染问题,采用富含酚羟基的单宁酸对聚酰胺纳滤膜表面进行接枝改性,构建富含酚羟基的抗污染层.探究单宁酸浓度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Zeta电位以及水接触角测定仪等手段对改性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单宁酸质量分数为0.15%时,改性膜通量衰减率最低,为5.05%,且稳态膜通量最高,为97.8 L/(m2·h·MPa);在简单的去离子水清洗后通量恢复率达到98.1%;相比于常规纳滤原膜,通量衰减率降低了84.6%,稳态通量提升了 48.9%,通量恢复率提升了 11.8%,展现出优良的抗污染性能.

    中空纤维表面接枝单宁酸腐殖酸抗污染

    四两拨千斤!Energy Environ.Sci.发表山东理工大学渗透能转换膜新进展

    孟秀霞
    64页

    贻贝仿生矿化超亲水表面膜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李思诺刘静孙凯李胜海...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频繁的海洋原油泄漏、无序且随意的工业含油污水排放催生出高效油-水分离材料迫切需求.融合膜分离技术和表面工程策略构建的超亲水膜实现了高效的油-水分离而引发广泛关注.本文利用贻贝仿生矿化的策略,结合贻贝启发快速沉积和层层自组装矿化两步法,在各种膜表面成功制备了界面稳定且具有优异抗污染性能的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涂层.由于其突出的超亲水和水下驱油能力,涂层膜能够高效分离油-水混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包油乳液.此外,由于优异的界面稳定性,超亲水表面膜实现了长效的油-水乳液分离.这些优异的性能加上其简便的制造工艺,使其成为油-水分离的理想材料.

    仿生矿化自清洁超亲水油-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