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膜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膜科学与技术
膜科学与技术

尤金德

双月刊

1007-8924

mkxyjs@163.com

010-8049241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

膜科学与技术/Journal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国内唯一一份报道膜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的科技期刊。专业覆盖面宽,涵盖石油、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纺织、环保、生物制品提纯等领域。介绍有关膜和膜技术及水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报道国内外膜科学和水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在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环保及生物制品提纯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及产业化情况;反映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及最新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离子型聚酰亚胺膜制备及其镁锂分离性能

    李厚阳马小华李建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二氨基二苯并-14-冠-4(DAB14C4)、2-(3,5-二氨基苯基)-苯并咪唑(DABI)与4,4-六氟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6FDA)为单体,通过缩聚反应、季铵化反应、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聚酰亚胺聚合物.采用NIPS法制备聚合物多孔膜,并进行离子扩散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合成冠醚-咪唑基离子型聚酰亚胺(PI-C-IL-NTf2),其冠醚固载量为0.97 mmol/g,咪唑固载量为0.51 mmol/g,NTf2-阴离子取代度为72%,分子量为30 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0.1℃.制备的聚合物多孔膜结构为上层致密,支撑层为均匀贯穿的通孔;平均孔径为(8.95±0.4)nm,孔隙率为(74.8±0.7)%,机械强度为5.2 MPa,纯水接触角为71.2°,纯水渗透率为285 L/(m2·h·MPa).多孔膜对Li+和 Mg2+渗透速率分别为0.258和0.0455 μm/s,Li/Mg分离因子为9.49.

    冠醚苯并咪唑聚酰亚胺镁锂选择分离

    广告目次

    9页

    侧链型氟掺杂聚(对三联苯哌啶)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张国良于泽张秋根朱爱梅...
    10-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AEMFC)核心部件,阴离子交换膜(Anion exchange membrane,AEM)存在离子电导率和溶胀之间的trade-off效应,以及机械性能不足的问题,阻碍其商业化应用.本研究通过合成侧链氟原子分别位于多阳离子侧链末端苯环的邻位、间位和对位的3种疏水性侧链型AEM,探究含氟基团位于不同位置对AEM性能影响.其中,侧链氟原子位于多阳离子侧链末端苯环邻位的PTF6-PTPQ2F具有低溶胀(7.13%,80 ℃)和高离子电导率(165.79 mS/cm,80 ℃)的特性,且其能够在较苛刻的碱性环境中维持高离子电导保留率(92.42%,80 ℃,2 mol/L NaOH,1 500 h).此外,PTF6-PTPQ2F在单电池功率密度(990 mW/cm2,80 ℃)以及耐久性方面均具有优势.相对于 PTF6-PTPQ3F 和 PTF6-PTPQ4F,PTF6-PTPQ2F 的各项性能较好.

    燃料电池离子交换膜氟掺杂阴离子交换膜

    基于交联分子改性的抗污染超滤膜研制

    杜致尧厍景国管旺旺闫弘津...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聚醚砜(PES)超滤膜固有的疏水性而导致的膜污染、分离性能下降等问题,设计了便捷高效的"亲水交联网络"策略.在PES溶解过程中加入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和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GE),两者在铸膜液中发生原位开环反应生成长链分子(A-P).之后在相转化过程中引发A-P分子水解缩合生成Si-O-Si化学交联点构建亲水交联网络,制备了 PES超滤膜.重点探究了 A-P含量对PES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分子含量的增加,PES膜亲水性明显提升,孔径增大,最可几孔径占比增加,在0.1 MPa测试压力下纯水通量相较于原膜提升了近4倍,BSA截留率提升到98%.

    聚醚砜超滤膜原位开环交联网络抗污染

    高盐有机废水超滤处理的膜污染机制和分离效果研究

    王远远王仪黄思怡蔡玮玮...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盐有机废水处理是目前行业重点、难点问题,超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去除高盐有机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但高盐环境下超滤膜污染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以腐殖酸(HA)和牛血清蛋白(BSA)为代表污染物,探究了 NaCl、Na2SO4、Na3PO4高盐环境对超滤膜污染形成及有机物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Na+的静电屏蔽效应,HA和BSA表面电位和分子尺寸显著增大,而阴离子对于Na+屏蔽具有削弱作用,且阴离子价态越高,削弱作用越强.3种高盐环境均加剧了 HA膜污染形成,而NaCl和Na2SO4减弱了 BSA膜污染形成.膜污染层表面出现了大量块状颗粒,且随着阴离子价态升高,颗粒形态更规整、大小更均一.高盐环境下膜对有机污染物截留率显著下降,对于高盐有机废水处理产生不利影响.

    高盐有机废水超滤膜污染阴离子有机污染物

    哈尔滨工业大学邵路教授团队突破高效共价有机框架分离膜堆叠和形貌调控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
    36页

    氨基改性ZIF-8及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的制备

    李洪峰周香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滴涂法,将自制氨基化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ZIF-8-NH2与共聚聚酰亚胺(PI,m6FDA-DAM∶mDABA=3∶2)混合,制备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通过研究混合基质膜的微观结构、红外、气体分离性能等,考察ZIF-8-NH2掺杂含量对MOF/PI混合基质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的ZIF-8-NH2材料的粒径约为70 nm,与PI混合均匀.当ZIF-8-NH2质量分数达到15%时,混合基质膜的气体分离性能最佳,CO2渗透系数为206.91 Barrer,在保持较高气体渗透通量的同时其选择性达到66.39,CO2/CH4分离性能超过2008年Robeson上限.

    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ZIF-8混合基质膜氨基改性

    端基接枝对半芳香纳滤膜的耐氯性能影响

    王源李梦菲王志强杨少霞...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因其高截留选择性、大水通量、易集成和放大等优势,在饮用水处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聚酰胺膜对活性氯的耐受性较低,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乙二酰氯和磺酰氯接枝对提升膜耐氯性能的效果.乙二酰氯接枝后的 自制膜NFlab对木糖和Mg2+的截留率下降,耐氯性能略有提升,而接枝后的商业化膜NFH的耐氯性则因有机溶剂造成的膜溶胀而显著下降.磺酰氯接枝基本不改变原膜的过滤性能,接枝后NFlab的耐氯性能有显著提升.对膜单体的DFT计算表明,酰胺N是次氯酸的主要反应位点,接枝并未显著改变单体的几何构型和反应位点,但略微增加了酰胺N的负电荷.过渡态优化显示,磺酰氯接枝提高了酰胺键与次氯酸反应的能垒,这有助于提升膜的耐氯性能.

    半芳香纳滤膜氯化截留率接枝能垒

    神奇!登上《科学》的浙大"膜"法

    浙江大学 徐志康团队
    54页

    PVC/PVDF-CTFE共混中空纤维膜用于血液氧合的研究

    荣新雨吕晓龙刘娟娟谷杰...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然后通过戊二醛交联将羧甲基纤维素固定在中空纤维膜内表面,构建小孔径的氧合膜涂层.涂层一方面起到预过滤的作用,延长血浆渗漏时间;另一方面改善膜表面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构建涂层后,氧合膜孔径由375 nm减小至206 nm时,气体渗透通量为(661±58)mL/(cm2·min·MPa),渗透通量仍高于聚4-甲基-1-戊烯膜,与商业聚丙烯(PP)膜相似.羧甲基纤维素涂层改善了膜表面血液相容性,BSA吸附率仅为0.9%,相比于商业PP膜,红细胞黏附量降低46.7%,血小板黏附量降低21.4%,溶血率仅为0.25%,是安全的生物膜材料.羧甲基纤维素涂层膜的渗漏时间延长至22 h,为商业PP膜的3.6倍.本研究制备的PVC/PVDF-CTFE氧合膜为新膜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人工肺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非溶剂相转化法血液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