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大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范文南

月刊

1002-2953

msdg3151@163.com;msdg3151@yahoo.com.cn

024-23833151;23419510

110001

沈阳市和平区民族北街29号

美术大观/Journal Art Panoram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强调群众性、知识性、学术性与时代精神,为繁荣美术出版事业做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俱道适往 著手成春吴盛源中国画宏壮风格与清婉意境

    陈池瑜
    4-13页

    中国铜镜起源新探

    谈晟广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铜镜是如何起源的,是近年来学术界一直讨论却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柄式、钮式和圆饼式铜镜的源流,对中国古代流行的钮式铜镜的起源进行全新解读.铜镜起源问题的背后,隐藏的是青铜时代早期东西文明交流的重大历史问题.

    铜镜起源钮式中亚欧亚草原

    漫谈唐代月宫镜

    倪葭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镜中有一类"月官镜",图像包括嫦娥、捣药仙兔和蟾蜍,还有桂树作为故事发生场景的指示物.月宫镜纹饰独具一格,显示出极强的故事性.在汉画像石体系中,月中多无嫦娥,常有蟾与兔.传为西汉东方朔所撰的《海内十洲记》记载了东方朔游月宫的经历,东汉很多佛教典籍对月官的描绘极尽想象之能.盛唐出现了月宫主题的铜镜,铜镜图像是受到佛教经典的启发,还是本土道教的影响?亦或另有文本?本文以唐月宫镜图像为核心,讨论其构成中的嫦娥、桂树、蟾与兔出现的先后关系与文献、图像依据.

    月宫镜图像依据文本依据

    广安冲相寺唐代摩崖造像(760年代之前)编年研究

    八木春生陈思遥侯悦斯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龛位于四川省东部广安市广安区渠江北岸.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龛是为数不多的从隋代到中晚唐时期持续建造的摩崖造像龛之一.本文选择各期保存良好且特征突出的造像龛进行分析,明确各期龛内造像的特征.通过考察与四川其他地区造像的关系,确定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龛的历史地位.本文进一步阐明,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龛积极吸收各地新流行的造像风格并持续建造,但未能创造出新的流行形式,这正是其最大的特点.

    广安冲相寺四川地区摩崖造像中原造像初唐时期盛唐时期

    改绘与图像复原:甘肃平凉庄浪紫荆山老君庙壁画考释

    胡春涛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平凉庄浪紫荆山老君庙壁画是一处残缺的、脱离建筑实体空间的艺术遗存,其特殊之处在于绘制的内容为佛道争辩的产物——老子八十一化图.这套用以宣扬全真教教化思想的连环画在佛道之争的背景下产生、消失又复出.据考释,庄浪紫荆山老君庙壁画最初绘制于1232-1255年,再次改绘于明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年间,其存续、消长历程也恰好跨越了老子八十一化图发展的两个重要时间点.本文对这铺壁画残件的存续进行了复原与重置,并将其置于元明以来的历史语境之中,揭示其背后蕴含的图像意义.庄浪紫荆山老君庙壁画的意义在于展示了老子八十一化图从13-17世纪初创制、被毁至复兴、兴盛的历史脉络,它牵引出一段与统治阶级上层政治意志相关的宗教斗争历史,是老子八十一化图发展历史上特殊的案例.

    紫荆山老君庙壁画老子八十一化图佛道争辩

    河北蔚县卜北堡龙王庙清代《龙王行雨图》壁画研究

    邓如萱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卜北堡龙王庙是蔚县现存最完整且规格最高的龙王庙,学界对其内部《龙王行雨图》的形制和组合方式缺乏关注.重新审视这堂壁画会发现,《龙王行雨图》的叙事极具逻辑性,画面中的神衹等级划分与世俗官僚体系类似.神衹构成与水陆画中的"主风主雨主雷主电诸龙神众"相似,其形成与佛教龙王信仰密不可分.整堂壁画不仅展现了世俗生活对超现实空间的影响,还显现出民间信仰对佛教内容的吸收.龙王庙作为兼具公共性和民俗性的空间实体,其内部的《龙王行雨图》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更是塑造神圣空间的一种重要的感知方式.

    卜北堡龙王庙龙王行雨图风雨雷电诸龙神众龙王信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马麟《三官出巡图》年代考辨

    郭紫嫣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四家马远之子马麟,其目前存世作品以花鸟画居多,人物画较少.目前学界关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张传为马麟所作的《三官出巡图》的研究极为不足.本文从画作在文献著录中的情况,图像的粉本来源及形制分析,画中人物服饰的演变,以及作品的风格分析考证四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此画并非马麟的真迹,而是明人之作.

    马麟三官图斋醮画道教美术

    忘却江南有此君——管窥姚广孝书画题跋与诗文的史料价值

    尹鹏胡谍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往的书画史研究中,姚广孝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人物,与之有关的书画作品信息虽散见于诸多明清文献,但其留下的文字对同时期书画史研究的价值,却很少作为一个专门话题被探讨.本文以姚广孝题跋的书画藏品为切入点,结合姚氏及同时期僧侣、士人的相关文艺作品,从元末吴门文艺家境遇的变迁、明初江南寺院僧侣的书画鉴藏活动、永乐年间仕宦群体的书画鉴藏活动,以及明初南北间书画藏品的流转等多个方面,对姚广孝的题跋、诗文在明代书画史研究领域的史料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

    姚广孝题跋僧侣书画鉴藏书画史

    一个关于齐白石的"神话"

    林艺艇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一直流传这么一个故事,即毕加索学习并非常崇拜齐白石的绘画.本文通过对文献的追踪和分析,证明这个故事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被创造出来,并不断被传播和演变以至成为一个"历史事实"的.借助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6vi-Strauss,1908-2009)的神话学理论,结合历史语境,本文试图探讨这个"神话"产生并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并以此来揭示一部分的民族文化心理问题.

    齐白石毕加索神话文化心理

    《中国艺术史概论》著史方法分析

    尹子琪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洗礼,民国政府对美育逐渐重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书写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可分为四种类型:传统型,欧洲模式,日本模式,苏联模式.学术界对前三种类型的论述较多,而《中国艺术史概论》采用从苏联继承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美术通史,是民国美术史写作新的尝试.与同时代美术史相比,《中国艺术史概论》在著史方法和结构体例上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与学术意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钧初(胡蛮)、王朝闻、李浴的美术史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艺术史概论民国美术史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