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大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范文南

月刊

1002-2953

msdg3151@163.com;msdg3151@yahoo.com.cn

024-23833151;23419510

110001

沈阳市和平区民族北街29号

美术大观/Journal Art Panoram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强调群众性、知识性、学术性与时代精神,为繁荣美术出版事业做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清代章铨手抄本《梅道人遗墨》考辨

    王康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章铨本《梅道人遗墨》三卷,以钱棻本内容为基础、清代鲍廷博家藏知不足斋本为底本集纂而成.该书是古代学人继明代钱棻之后第一次对该书进行扩编,文献体量较钱棻本有明显增加.本文通过对该书版本内容、四则题识以及存在的文献问题进行相关梳理和考证,还原了章铨受书、辑书、校书时的部分细节,并确定该书为成书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孟冬前后的稿本.此外,该书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文献分类,为后人提供了吴镇看待他人、吴镇表述自己以及后人看待吴镇三个艺术史视角,编纂体例较钱棻本更有学术优势.

    章铨吴镇《梅道人遗墨》题识考证史料价值

    以志遗徽:清院本《亲蚕图》和乾隆帝的情感表达

    高轶旸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院本《亲蚕图》四卷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读图像和还原其历史语境,论证《亲蚕图》为孝贤皇后的纪念性肖像.手卷的物质性使得这组作品展现清代先蚕礼的全过程成为可能,其肖像特质能够触动乾隆帝的情感.在乾隆朝,皇后在先蚕礼相关事务上不具有能动性,先蚕礼并不直接反映皇后正位中官的威仪,而是展现出皇帝对皇后的恩宠或冷落.乾隆帝内心在先蚕礼与孝贤皇后之间建立了情感联结,在孝贤皇后过世后的数年内,他对其他妃嫔及继后行先蚕礼皆持拒斥态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乾隆帝下旨制作《亲蚕图》,并且在日后数次重访这组作品.

    亲蚕图先蚕礼孝贤皇后肖像

    从艺术到现实: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展览的解读

    郭子莉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果从马作为国家战略物资的角度、从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解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的"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展,会发现马文化艺术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出从秦汉到明清历代中原王朝在解决两种不同类型文化冲突过程中的成就,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走向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程提供了难得的文化实例.

    游牧农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张珩与杨仁恺几通书信考释——几件古代书画名迹的一段收藏史

    赵熠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省博物馆藏品档案中有张珩与杨仁恺的几通书信,不仅记录了两位学者的交往,从中也可了解几件古代书画名迹的一段收藏史.

    张珩杨仁恺颜真卿《竹山堂连句》欧阳修《灼艾帖》钱选《八花图》

    中国第三代抽象绘画市场实证分析:从作品尺寸到艺术家职业路径

    孙哲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当代抽象绘画在21世纪艺术品交易市场中表现极具活力,本文通过对拍卖价格的研究分析,尝试建立中国第三代抽象绘画作品的市场价格模型,揭示影响价格的隐性因素.结合第三代抽象绘画艺术家的职业路径规律,发现抽象艺术价格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对尺寸变化更为敏感.本文还归纳了三个影响价格的艺术家职业发展特征——创作脉络的延续性、先外后内的发展路径、重要展览的标杆作用,为解读第三代中国抽象艺术提供了来自市场的补充性视角,同时也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艺术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抽象艺术艺术市场艺术拍卖价格模型

    波斯细密画中的"欧洲风":16-17世纪欧洲绘画在西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潘桑柔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艺术是13-14世纪以来影响波斯细密画视觉特征和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但这一趋势在16 17世纪被"欧洲风"所改变.随着萨菲王朝与欧洲建立起直接的外交和贸易往来,波斯细密画逐渐与欧洲绘画发生融合,创造出一类独特的形态和概念——"法兰克式".穆罕默德·扎曼、阿里·库里·贾巴达尔等宫廷画师开始描绘欧洲人、斜倚的裸女等全新题材,并前所未有地在细密画中引入阴影、黑夜和线性透视法.本文将以这一系列变化为中心,揭示来到西亚的荷兰画家和以版画为主要媒介的欧洲绘画对细密画的影响,以及这门"东方艺术"如何在不断接纳和转化外来视觉传统的过程中走向现代.

    波斯细密画法兰克式萨菲王朝荷兰东印度公司线性透视法

    达·芬奇与印刷革新

    冀雨辰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莱奥纳多·达·芬奇生活在欧洲印刷革命的环境中,虽然生前并没有出版自己的作品,但在其手稿中仍然可以发现印刷出版的动机,以及他对印刷技术本身的浓厚兴趣.达·芬奇对印刷机的重新设计,是他对螺旋和齿轮两大机械系统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实例.此外,他还改进了制版方式,发明了最早的凸版蚀刻法.然而,他的印刷创新并未投入实际使用,直到18世纪末,凸版蚀刻法才在威廉·布莱克的插图书中得到回响.

    达·芬奇手稿印刷机凸版蚀刻

    小议"来通杯"——以"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为例

    张卓凡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中七件各具特色的来通杯进行简要介绍,并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阐述来通杯的复杂起源、造型与功能的演变、其通过丝绸之路东传带来的融合过程,以及跨越千年的造型艺术影响,旨在深入理解、探讨来通杯的出现与发展过程,并以点带面地反映东西方的文化交融.

    来通杯起源功能文化交流

    浮雕玉石(cameo)外篇

    谢明良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旨计三项.其一是在以往学界所指出的马戛尔尼使团致送乾隆皇帝的贺礼当中包括玮致伍德陶瓷制品的基础之上,确认了制品的纹样母题来源和纹样的设计人.其二是省思古罗马以来浮雕玻璃的发展及其技法,认为磁州窑的剔地浮雕可能和伊斯兰工艺有关.其三,汉墓所见和古罗马(縞)玛瑙浮雕制品在外观装饰颇为相近的中国缟玛瑙浮雕剑饰具,也有可能和古罗马的装饰意匠有关.

    罗马帝国汉代浮雕玉石浮雕玻璃玮致伍德马戛尔尼使团磁州窑缟玛瑙

    胡人驯狮与西凉伎——从敦煌祁家湾M369画像砖谈起

    李琴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祁家湾西凉M369画像砖上绘有一幅为墓主夫妇表演的胡人驯狮图像,这是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出现的一种新题材,属于百戏的一种,表现的是西凉伎中的驯兽表演.北魏灭北凉后,西凉伎传至北魏平城,其中的胡人驯狮表演在河西与平城之间的庄浪、泾川等地,伴随着佛教的发展开始流行,历经西魏、北齐、北周.至隋唐,西凉伎和胡人驯狮表演在唐代的文学作品、石刻和日用器具中屡见不鲜,在唐人生活中广受欢迎,唐代胡人驯狮的流行也与中亚昭武九姓对唐朝的进贡有关.

    画像砖胡人驯狮西凉伎佛教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