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

李一

月刊

1006-8899

meishuguancha@sian.com

010-64813419 64891166-2429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美术观察/Journal Art Observat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美术史论》(1981)。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当代艺术家及作品。读者对象为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饰其性"还是"修其容"?——唐宋时期仕女图像中的德与色

    苏丹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秦汉时期起,女性图像大多以女性德行的教化为目标.唐宋时期流行的仕女图像打破了这一传统.但在绘画创作上,这一时期图释儒家文本,以女性为教化对象的女德图像与以貌美女子为表现对象的仕女画作品,享有基本相同的女性图式.这种现象一方面与绘画本体的前后继承与图式的传播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心理和文人心态的嬗变有关.

    唐宋时期仕女图像女德

    库木吐喇石窟第46窟"伊罗钵多罗龙王礼佛"图像研究

    刘馨元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罗钵多罗龙王礼佛"图像在龟兹石窟群中的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均有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于库木吐喇石窟46窟"伊罗钵多罗龙王礼佛"图像中的形象有所误读.伊罗钵多罗龙王礼佛题材在龟兹地区流传过程中,与不同文本均有差异,图像中只有主要人物——释迦牟尼、伊罗钵多罗龙王与文本有关,其他人物则会随机变化.因此,拿某一文本对图像进行一一对应的解读不甚可取.另外,关于非主要形象的随机变化,应为粉本问题,而非文本问题.

    龟兹石窟伊罗钵多罗龙王礼佛文本粉本

    敦煌西夏石窟山水画风格探源

    白杨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西夏石窟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一朵奇葩,丰富了佛教美术的内涵,拓宽了传统山水画的样式,体现了民族艺术交融的成就.本文回溯了西夏以前的敦煌石窟山水画发展,重点剖析敦煌西夏石窟山水画的两宋风格和金代艺术痕迹,为研究敦煌西夏石窟艺术提供参考.

    敦煌西夏石窟山水画金代

    超越"影响的焦虑"——"代际冲突"与战后初期德国美术探索路径(1945-1949)

    吴晶莹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5年,《波茨坦协定》(Potsdam Agreement)的签订标志着"二战"后德国"零时"的到来,然而直到1949年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战后德国才开始在美、苏文化渗透下分别形成独特的美术风貌.因此,从1945年至1949年,对于战后初期的德国美术而言,既是第三帝国主流美术规制的清理期,亦是战后德国新视觉范式建构的探索期.本文旨在探察这一时期德国美术如何在"代际冲突"的基础上,依凭于超越"影响的焦虑"的路径,一方面在形式上力求回溯和复兴1937年以来被斥为"堕落艺术"的德国现代艺术,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主动选择视觉缄默.

    德国美术视觉缄默代际冲突

    书写场域、象征性改造与浯溪书法景观的形成

    张伟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浯溪碑林是以颜真卿楷书摩崖《大唐中兴颂》为中心而形成的大型书法景观,其形成原因是基于历代文人在此讨论历史、文艺所形成的书写场域,及其议题所带来的象征性对自然山水的改造.这些人文活动赋予此地独特的人文属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其延续至今并产生较大的影响.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书法景观书写场域

    美术遗产的历史物质性——论复原研究的构成与意义

    何韵旺王学琴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保护学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独立、新型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构成与范式有待探索.在国外,复原研究是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领域的最高阶段,其研究构成与成果体现了美术遗产的历史物质性,与美术史研究形成良性的互补关系.

    美术遗产历史物质性复原研究

    萍聚湖上:费丹旭《湖亭雅集图》考析

    许中行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集活动由来已久,至明清而为盛,清后期更是成了文人雅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着眼于《湖亭雅集图》的艺术手法和作品意涵,兼考"湖亭雅集"与会者身份及雅集开展地"平湖秋月"亭榭的变迁.此外,结合其他清末杭州雅集题材的绘画作品,进而分析"湖亭雅集"的典型特征,为清末杭州雅集研究提供了 一份新案例.

    费丹旭《湖亭雅集图》雅集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

    周慧赢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龙江流域诞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手工艺,但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源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从博物馆普及、义务教育、新媒体传播及商业活动引导等角度,针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手工艺技艺的传承提供相应的策略.

    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

    文明互鉴:古代泰国黑格尔Ⅰ型铜鼓纹饰探析

    刘金喜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鼓是集文化、美术、音乐于一体的青铜器,具有礼器、重器、乐器等重要功能,它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泰国是黑格尔Ⅰ型铜鼓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探讨其纹饰的艺术特点、风格特色、文化关联等可为中、泰两国文明的交融互鉴提供启发.

    铜鼓黑格尔Ⅰ型纹饰

    寻绎与建构:美国现代艺术的早期身份书写

    郑旋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文化的政策推出之前,洛克菲勒夫人运用家族资本优势收藏大量民间艺术并举办展览,在各地巡回推广.这种前文化政策时期对被忽视的艺术进行私力救济的行为得到了 30年代后期联邦艺术计划中"美国设计索引"的官方追认,耦合了国家意志.因此,洛克菲勒家族得以复兴"民间艺术"这一"有用的过去",重构美国作为一个整体的"集体文化记忆",同时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美学相联系,通过对民间艺术精心构思的措辞挖掘现代艺术的根基,追溯到美国现代艺术的起源,"创造"了美国艺术的连续性.

    美国民间艺术洛克菲勒文化记忆罗斯福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