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界
美术界

蒋晓东

月刊

1002-7416

gxnnmsj706@163.com

0771-5645796

530023

南宁市建政路28号

美术界/Journal Arts Circle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发表各类美术作品和评介文章,重点推介反映西部民族风情的美术作品。读者对象为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汁白汗,藏巧于拙——品读王大力的山水画作品

    伯胥
    66-71页

    岁月逢花 我写我心

    朱瑞
    72-77页

    关于植物图像创作的思考与实践

    卢贞
    78-83页

    大江东去——邕江沿岸古镇风情水彩画表现研究

    陈若兰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邕江沿岸古镇村落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民俗多姿。以邕江沿岸古镇风土人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新的水彩语言,通过独具个性的表现形式来描绘邕江沿岸古镇的人文历史,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本文首先从邕江沿岸古镇的人文风情出发,挖掘分析古镇村落的百年历史文化特色。其次全面深入研究有关邕江沿岸古镇风情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对水色、构图、意境等艺术语言表现进行深入分析论证。最后总结邕江沿岸古镇风情水彩画的研究价值及美学意义。

    邕江沿岸古镇水彩画艺术表现

    罗辰与阮元交游考

    孔令宇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辰在其艺事渐趋成熟之时与阮元交游并入其幕府。罗辰得到了阮元的赏识和认可,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诗画造诣,另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交谊圈,艺术声名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本文即对罗辰与阮元两人的交游进行考察。

    罗辰阮元交游游幕

    影像艺术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交融与创造

    黎治良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促进艺术表现的交融与创造,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能够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中国传统水墨画作为流传了上千年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艺术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影像是一门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艺术,由声、光、视效、图像等方式组合而成。本文借助二者的艺术交融作为索引展开论述,分析其互通点,并在此基础上详述其融创成果,同时进一步叙述影像艺术对水墨画的传承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艺术跨界实践进行评析。

    传统水墨画影像艺术融合

    乡村振兴视角下影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广西为例

    邓丽雯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像艺术不仅可以提升和重塑乡村形象,还能有效地将乡村的自然美景、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呈现给公众,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通过记录和展示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保留了传统,也赋予了文化新的生命力,成为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的重要媒介。影像艺术的创新被用于乡村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展示,通过现代技术方法,如数字展览和在线平台、互动式展览和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乡村生活,将乡村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特色传播得更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广西乡村的独特魅力。

    乡村振兴影像艺术广西文化遗产

    瞬间与永恒——从视知觉的角度看具象绘画创作的图像使用

    石秀妍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视知觉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绘画与照片之间的本质差异,并指出具象绘画创作在图像使用上的独特性。研究揭示,尽管绘画与照片均构建于错觉与假象之上,但绘画在时空表达上展现出其独有的特质。具象绘画能将不同时空的叙事元素巧妙地融合于一个固定的画面之中,这种瞬间的定格实际上蕴含着一种超越时间的永恒性。此外,本文还强调了绘画作为时间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现,不仅具备物质性,更蕴含了深刻的精神性。

    视知觉具象绘画摄影时空

    文化志愿服务乡村青少年美育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阳光公益课堂"项目实施分析

    李妮梁宏章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美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注重对青少年审美导向的引领和审美情怀的培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志愿服务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国家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志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促进美育建设。基于此,文章聚焦文化志愿服务,具体分析"阳光公益课堂"项目实施情况,为青少年美育赋能。

    青少年美育文化志愿服务阳光公益课堂

    作品选

    96,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