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古代风俗画色彩微探

    杜宁宁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俗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艺术门类之一,在宋代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期.文章从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概念演变及传统色彩的选择入手,探讨中国古代风俗画的色彩运用及其体现的文化心理.

    风俗画传统色彩文化心理

    像素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文化表达研究

    左词瑄罗时宝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风格的兴起与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观众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像素最初是显示设备中呈现图像的基本单元,后来逐渐发展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在艺术和设计界广受欢迎.文章主要探究像素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文化表达,以加深对像素艺术风格的理解,为未来的像素艺术作品创作提供理论支撑.

    像素艺术风格美学特征文化表达

    油画中的光与影

    梁思凡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绘画的本质是视觉艺术.光线作为视觉感知的基石,为物体的可见性提供了必要条件.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利用光影进行恰当的强弱对比,能够精准有效地传达画面主体蕴含的艺术韵味,不仅仅能够强化画面的视觉表现力,更能进一步彰显艺术家的情感倾向.文章主要研究油画中光影的发展和具体表现,并进一步探讨光影在油画中的作用.

    油画光影象征性

    秦岭画派对于色彩的具体表现

    张俊红和锦慧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岭画派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以秦岭山脉的自然风光为灵感进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色彩在绘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仅可以传达思想和情感,而且可以增强视觉效果.秦岭画派的色彩运用具有独特性,画家深入观察自然色彩,巧妙处理色彩关系,通过色彩表达对秦岭的热爱与敬畏.在色彩运用上,他们注重画面的整体协调性,大胆创新,将传统绘画精髓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形成了既有历史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的色彩表现风格.

    秦岭画派色彩表现艺术特色风格特征

    故宫里的色彩美学研究

    侯莉莉巴桂玲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探讨故宫色彩美学的定义、价值、形成、发展及其在建筑和文物方面的具体表现;其次,揭示故宫色彩在建筑中的运用原则与象征意义,同时对文物色彩进行科学分类,分析其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及技术方法;再次,阐述故宫色彩美学在现代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与价值;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并对故宫色彩美学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故宫色彩美学建筑色彩文物色彩现代设计文化创意产业

    贯休《十六罗汉图》考辨

    刁正勇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贯休《十六罗汉图》传世画迹均存在争议,但于部分古代文本中有详细的记述或评价.文章首先通过查考有关贯休《十六罗汉图》创作的历代重要文本,对传世版本及文本遗存进行梳理,明确贯休罗汉画的创新性;然后从师法传承、造型特征、绘画媒材三个方面对贯休罗汉画展开分析,界定其价值意义,认为贯休创造的"罗汉形象"是五代时期的"当代艺术",独具一格,对后世人物画尤其是罗汉类绘画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贯休罗汉画创新

    宋辽墓室中仿礼佛空间的营造研究

    施奕帆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人对墓室空间的营造往往需要借助建筑空间和装饰空间两者的相互作用,墓室结构的转变会对墓内装饰产生重要影响,从而诞生新模式绘画.宋辽墓室中出现了一类特殊的仿地上礼佛的空间,其呈现方式主要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宋辽墓室的建筑空间较前代出现了更为新颖的圆形及多边形,形制的改变可能是受到了地上佛塔地宫建筑样式的影响;二是墓室内壁画装饰空间中出现了关于诵经礼佛的宗教题材,与墓室中的其他壁画场景分割,使墓室的功能划分更加清晰.文章从仿礼佛空间这一特殊现象入手,在梳理宋辽墓室结构演变的基础上,尝试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探讨宋辽时期多元信仰对墓室构造的影响.

    宋辽墓室礼佛空间多元信仰

    胡祗遹"以人论书"书学思想探析——以《紫山大全集》中的书法题跋为例

    戚馨予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初文学家、戏曲家、书法家胡祗遹在《紫山大全集》中收录题跋二十九篇,其中关于书法的题跋有十六篇.文章以该史料为切入点,通过爬梳其他史料发现:题跋大多是对唐宋书家及其书法作品的品评,兼论东晋、金、元时期;有关书迹评鉴、书家其事及书法评议的题跋各八篇,蕴含着胡祗遹"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

    胡祗遹书法题跋"以人论书"

    明朝隐逸文化成因及其对山水画的影响

    杨霞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文章以隐逸文化的发展演变及隐逸意象的具体表现特征为研究对象,深入解析隐逸文化的发展成因,探究其在山水画中的情感蕴意,领悟隐逸文化的内在价值及其对山水画的影响.

    隐逸文化发展成因表现特征

    民国时期广州宗祠壁画风格创新研究——以花都区友兰宗祠壁画《雄狮吼日》为例

    光辉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市花都区友兰宗祠壁画在民国时期通过技法的革新、题材的多样化以及风格的融合,展现了传统艺术与西方写实主义的交汇过程,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价值.文章采用实地考察、图像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具体聚焦于《雄狮吼日》这一典型壁画,分析民国时期广州花都地区友兰宗祠壁画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在传统纹样中逐步融入西方元素后的内容与风格变化,揭示宗祠在社会转型中的文化交融和信息传播功能,探讨宗祠文化对民族精神和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民国宗祠壁画花都友兰宗祠《雄狮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