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框架式构图在中国画中的应用

    李函凝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图是绘画的骨架.绘画本身就是框架艺术,在绘画作品中,构图承载着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与精神表达.文章从空间角度对中国画中的框架式构图展开讨论,从"情感""诗性"等概念出发,探究中国画中框架式构图超越其形式的创造,旨在探求中国画中框架式构图形式美的规律,分析中国画的框架式构图对绘画空间延伸感和立体感的影响,使画面从平面到立体,从单调到丰富.

    框架式构图中国画构图空间营造

    清朝外销通草画的审美特点研究

    陈玲杰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销通草画是清朝对外贸易活动的一张名片,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广州 18-19 世纪的社会状况、民情民俗,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社会的鲜活文本.而关于人物、风俗与生产流程的通草画又是外销通草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介绍外销通草画的兴起,然后从地域特色、与生产的密切联系、丰富的民俗文化、祈福的核心思想四个方面分析外销通草画的内容特色,最后从构图方式、连续性组画、中西结合的艺术技法三个方面分析通草画的艺术特点,指出通草画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通草画内涵审美特点

    关东画派的发展研究

    吴钱斌韩春雨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东画派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当时画坛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度.关东画派集合了东北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其核心思想是坚持现实主义题材,关注历史、人生和社会.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关东画派的来源、核心及发展,并列举部分知名画家对关东画派的发展贡献,如关东画派领头人王盛烈的观点"生活是创作唯一源泉"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关东画家.关东画派几十年走过的辉煌与艰辛历程,为后续关东画派的研究建立了深厚的文献基础.

    关东画派发展王盛烈

    当代青年美术创作中民族群像的塑造研究——以第十届"青未了"展览中的民族题材人物画为例

    卢敬慈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自举办以来备受业界关注,逐渐成为代表山东当代青年美术创作的艺术名片.在第十届展览中,弘扬民族文化这一主线脱颖而出.聚焦本届展览中的民族题材人物画作品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形式探索上还是在地域文化挖掘上,青年美术创作者都用独特的青春视角对民族精神面貌与文化内涵作出了诠释,创造出了富有生命气息与中国气概的民族群像.

    青年美术民族题材"青未了"人物画

    立足雪域高原 "塑"说西藏故事——当代雕塑家阿里的艺术风格及人文贡献探析

    王顺褚丽美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当代雕塑家阿里是在新中国美术大背景、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颇具代表性的雕塑家之一,他的人生经历、艺术生涯和创作理念都反映出西藏现代雕塑艺术的时代印记和发展脉络.文章对阿里的艺术生涯、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及其艺术风格、创作理念等进行剖析,探讨其对西藏当代艺术界的贡献及其如何通过雕塑艺术表达对西藏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关注.文章还进一步对阿里的作品如何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西藏艺术研究乃至世界艺术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阿里现代雕塑艺术风格人文贡献

    从观察方式到语言的转换——任杰艺术创作方法研究

    蔡涛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观察方式到语言的转换、从小画到大画的各个方面深入研究任杰的创作方法,探索他独特的艺术追求与风格,以期为理解他的艺术创作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任杰的观察方式具有主动性和深入性,创作方法强调整体思考与取舍的智慧,作品的语言转换复杂且富有表现力.

    任杰观察方式语言转换整体思考艺术创作

    张显飞绘画作品的精神性研究

    何元元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位优秀的"80 后"青年艺术家,张显飞的艺术创作涵盖了油画、版画、水彩、装置、雕塑等多种形式.在创作油画的过程中,他擅长灵活运用具象和抽象等多种表现手法探索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内在关系及视觉转换,从而将观众引入一个多维度的空间,使观众感受到作品背后强烈的精神性.文章从基于能指与所指的图像语言、视觉图像背后的心理动机、图像回归与观念表达三个角度分析张显飞的创作历程以及阶段性的代表作品,梳理作品背后精神性的表达方式及特征.

    油画创作精神性空间

    逸:刘自鸣及其绘画艺术风格研究

    鲁保阳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自鸣是 20 世纪中国独具风格的画家,她出生于西南边陲,有留法学画的经历.她的作品流露出独特的画境,这与她纯洁的人格、高超的技法、独立的主题息息相关.她的绘画作品在日常生活题材中显露出质朴简洁且耐人寻味的意境,是生活的艺术化、审美化,是画家独立、自由的精神的体现.她将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的艺术精神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绘画语言,对画坛产生了深刻影响.她的绘画始终与世俗功利保持距离,她坚韧地熬过艰难岁月,晚年不计得失慷慨赠画,在云南画坛享有清誉.文章通过梳理、探讨发现,刘自鸣及其绘画艺术风格整体呈现出"逸"的特点,即体现出清逸、超逸、淡逸的内涵.

    刘自鸣"逸"绘画艺术

    米芾书画艺术风格的融合性及创新性探究

    王梦瑶李奕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米芾生活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这一时期,士大夫阶层在思想上普遍呈现出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特点,书画作品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也因此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作为"宋四家"之一,米芾在书法、绘画、艺术见解等方面无一不在诠释他集融合与创造于一体的艺术实践历程.他的艺术实践既丰富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内涵,也为后世的实践创作和艺术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文章试图从米芾的书画风格,其中体现的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及其对书画领域的影响三个方面,探析米芾书画艺术的融合性和创新性.

    米芾融合创新庄禅文化

    赵孟坚《自书诗卷》书法风格探究

    武超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末期书法大家赵孟坚的书作极具个性,《自书诗卷》作为其晚年的代表作,是最能体现其书家本色的作品之一.文章通过对《自书诗卷》笔法、结体、章法等方面的分析,探究《自书诗卷》的书法风格与个性特点.这一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赵孟坚书法创作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当代书法创作中.

    赵孟坚《自书诗卷》书法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