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衡美术馆知识产权保护与美术作品展示的研究——以数字化美术作品为切入点

    田明玥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品展示是美术馆的核心功能之一,如何在美术作品展示过程中保护著作权人对美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一直是美术馆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当前,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美术馆对馆藏美术作品的展示不再局限于线下,而是逐步走向数字化、走向线上,这必然使这项课题更加复杂.文章聚焦作品展示这一场景,以数字化美术作品为切入点,探讨美术馆工作中数字化美术作品展示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潜在冲突,提出通过加强技术手段、强化内部管理及行业合作等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策略.

    美术馆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美术作品作品展示平衡研究

    加密艺术"灵光"的再思考

    姚思淇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与元宇宙相关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NFT逐渐成为人们熟知的对象,并与现代艺术产生奇妙的相遇,同时引发大量有关加密艺术的艺术批评.NFT加密艺术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特点在于通过应用NFT技术使数字艺术作品具有唯一性、稀缺性以及收藏价值.因此,不少学者认为,NFT技术为数字艺术注入了"灵光",或者说赋予了它们独特的真实性.针对此艺术批评观点,文章试图结合本雅明的"灵光"概念,进一步思考NFT技术本身是否具备"灵光"以及数字艺术中的"灵光"再现.

    NFT艺术"灵光"数字艺术加密艺术

    当代书画同源与不同源之关联性考辨

    徐小清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正处于艺术多元化的时代,书画同源理论透露出的书画关联性也有了新的释义.文章首先从书画同源理论出发,从文字与书画的角度论证此观点的合理性;其次结合当代书画研究的具体情况,尝试梳理了书画同源的条件与不同源的现象;最后辩证地提出并论证了书画的同源与不同源关系应考虑语境的问题.

    书画同源关联性思辨关系艺术语境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交融浅探

    谢东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传统与现代艺术的交融"为主题,深入探讨两者的核心特征、历史渊源以及在创作者身份、艺术形式、市场反应等方面的交互影响.传统艺术扎根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法,同时在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艺术则以对传统的创新与实验性为特点,反映当代社会的多样性与科技进步.文章进一步从创作者角色、艺术作品对话以及观众反应出发,分析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通过考察艺术市场对两者的反应以及文化产业的推动力,揭示它们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展望传统与现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整体而言,传统与现代艺术的交融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艺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传统艺术现代艺术融合创新文化传承

    从民族图像的视角管窥剪纸与汉字的"形—意"同构

    秦红梅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剪纸和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瑰宝.两者虽然形态各异,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章从民间剪纸和汉字的形态特征入手,剖析两者形态中隐含的文化意义,阐明两者共同担负的文化传承使命,进而以小见大,从身边的民族图像符号入手,阐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民族图像剪纸汉字"形-意"同构文化传承

    应用数字技术提升丝网版画情感表达效果的策略研究

    朱昱霖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艺术家日益倚重的工具,尤其是在版画艺术中,这一现象表现得最为明显.丝网版画作为一种传统版画形式,历来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受到推崇.然而,在数字革命的浪潮中,丝网版画如何既保持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又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进行艺术创新,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研究数字技术对丝网版画情感表达效果的影响,不仅对理解丝网版画在当下艺术语境下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探索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可能性提供了实践案例.

    数字技术丝网版画情感表达

    人工智能在水墨视觉上的应用探索

    邓婷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水墨和现代水墨的特点,提出人工智能在水墨视觉应用上的三种形式,即图像风格转换、辅助艺术家创作、人工智能直接生成,分析人工智能在水墨视觉应用上的优势和弊端,并对人工智能在水墨视觉领域应用的机遇和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做出总结.

    水墨绘画水墨视觉人工智能

    中国当代油画的写意精神

    李艳艳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油画本土化的过程中,一大批中国油画家尝试将写意精神融入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展现层次丰富、内蕴深厚的艺术内涵,凸显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激发情感共鸣.

    当代油画写意精神文化传承实现方式

    可游 可居——从生命美学到生活美学的转向

    陈浩然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山水画家郭熙提出的"可游""可居"观念贯穿于山水画的创作与欣赏中,为观赏者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这一理念不仅仅是欣赏艺术品的总结,更体现了对心灵的探索和对生命美学的沉思.通过"可游",观赏者得以在山水画中体验到超越时空的心灵漫游,感受到生命的宏大和流动."可居"的理念则呈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使观赏者在画面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栖息之地,也找到了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在山水画的"可游""可居"中,观赏者与画家共同构建了一方超越物质界限的精神乐园."可游""可居"超越了时空,成为观赏者与画家共同探寻的生命和生活之美.

    "可游""可居"审美体验生命美学生活美学

    汾阳圣母庙正殿北壁全景花鸟画艺术特点研究

    刘春燕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汾阳田村圣母庙正殿内东、西、北三面墙体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布置于同一时空中,根据人物活动的顺序依次展开,构思巧妙,绘制精美,是明代中后期山西寺观壁画的精彩之作.正殿北壁壁画以建筑物为分界,上半部分绘有花草、树石、动物、溪流,既是圣母殿的后花园,又是一幅构思奇特的全景式花鸟画.文章从花鸟画的角度分析圣母殿北壁上半部分全景花鸟壁画的构图、造型、绘画语言等特点,以期为今后的花鸟画创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全景花鸟画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