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审美视域下观照儒、道、释美学

    邹晓倩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道、释三家美学有着不同的审美境界,既体现了各个文化学派关于美的不同观点,又有着丰富多元的思想基础.儒家美学辩证探究美善关系,注重情感和道德的修养;道家美学以超功利的诗意姿态注重自然的和谐;禅宗美学强调瞬间永恒,注重心灵的自由超越.这些差异既体现出儒、道、释三家美学在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也反映出三家美学的共同点,即追求超越物质、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儒、道、释三家美学的审美境界经过千百年来的审美活动实践,为中华民族打下了文化根基,也荫庇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美学审美境界儒、道、释物我同一

    否定性美学视角下白南准艺术作品分析

    张梦洁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前卫艺术的代表人物,白南准向现代社会发起了反问和挑战.文章从否定性美学的视角切入,对白南准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他通过对艺术媒介的探索,即对现成品的直接挪用等,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艺术创作更加多元化.偶然性与参与性始终存在于他的艺术创作之中,以未知的、混乱的形式成为一种反艺术.艺术由此回到对自身的观照之中,同时发挥着社会性作用,即以解构电视的原义达到批判电视商品化的目的,带领观赏者重新思考自身,并对大众媒介进行全新审视.

    影像装置艺术否定性美学白南准电视雕塑

    元宇宙背景下我国数字藏品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肖昕王子璇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藏品随着元宇宙的发展而兴起,逐步引起消费热潮.作为新兴业态,我国数字藏品存在政策缺失、法律法规不完善、技术不成熟、市场运作模式不明朗等问题.针对此现状,文章提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虚实融合发展、发展多元技术拓宽应用场景、构建合规二级市场、以优质美学氛围推动用户形成正确认知等方式,解决我国数字藏品发展面临的问题,打造健康有序的数字藏品市场.

    数字藏品元宇宙数字艺术

    左江流域书法文化的传播发展和当代振兴策略研究

    李浚华郭映珍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江流域处于我国边疆地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俗.书法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左江流域传播历史悠久,发展态势良好.古代汉族官员和土司在左江流域的书法艺术实践、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高校的书法课程教学,是左江流域书法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左江流域书法文化想要在当代振兴,需要明确角色定位,挖掘民族艺术资源;结合旅游产业,利用新媒体技术,发展书法产业;增强对外传播书法文化的责任意识.

    左江流域书法文化传播振兴

    场域与身份的二重之变——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中的喇嘛元素变迁研究

    程曦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风俗画之一,历代有不同的画家绘以摹本,因此其研究价值不仅仅在于研究张择端原本,更在于融合不同时代社会背景的差异本之比较研究.文章以多幅明代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为例,画中色彩鲜明的西域喇嘛因场域活动和身份的特殊性体现出西域喇嘛在元明时期的不同城市职能、身份与观念之变迁,画中市里坊间的图像信息折射出元明时期波澜壮阔的多民族融合之路.

    风俗画喇嘛元素《清明上河图》民族融合

    无象之祭——南越王墓漆木屏风铜构件研究

    赵文华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漆木铜构件大屏风是首次发现的西汉年间的实用性屏风.该屏风高贵华美,构造精巧,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统一的西汉艺术结晶,也是汉、越、楚文化多元交流的具象化体现.屏风上的铜构件极具特色,熠熠生辉的朱雀,狰狞可怖的兽面,交缠复杂的龙、蛇和蛙以及最引人深思的人操蛇形象,尤其是底部的蛇构件在入葬时有被砍断的痕迹,似乎都在诉说着这位"叛逆之王"的人生故事.文章主要通过研究南越王墓漆木铜构件大屏风所处的时空、装饰意涵及其实用性,探索其中隐含的文化信息——一种跨文化的象征性祭祀.

    西汉屏风墓室祭祀南越王蛇图腾

    《佩文斋书画谱》纂校述要

    李石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以《佩文斋书画谱》为依托,凭借相关文献考察《佩文斋书画谱》纂辑和校勘时限,然后对其纂辑者和校勘者的基本信息加以梳理,以编校者所处环境为突破口展开探究,由此进一步明晰《佩文斋书画谱》的编纂与当时经济、政治、地域等因素的关系,最后对《佩文斋书画谱》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考究、梳理和辨析,以求推进《佩文斋书画谱》的相关研究.

    《佩文斋书画谱》纂辑者校勘者

    宋代花瓣形素髹漆盘的形制嬗变及其成因探析

    邵雨萱杨恺荻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素髹漆器是宋代清新雅致的工艺美术代表作之一,它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是古代造物活动的优秀典范.文章以花瓣形素髹漆盘为例,从政治、文化、经济三方面阐述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探寻其造型演化过程,进而对其形制嬗变的成因、意义和价值进行总结,把握宋代质朴典雅的审美思潮形成的过程及其对当代漆器创作的启示.

    宋代花瓣形素髹漆盘形制嬗变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书画鉴藏活动研究

    王青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清初,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攀比奢靡之风盛行,加上江南地区喜文好雅,因此当地艺术市场空前活跃,书画鉴藏和交易活动逐渐增加.这吸引了各类人参与其中,他们都是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知名书画家的创作渐渐无法满足大众艺术市场的需求,于是江南地区书画作伪产业系统慢慢兴起和发展.在此之中,消费者、艺术家、收藏家、艺术交易人以及书画伪作作坊等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文章拟对明末清初江南地区书画鉴藏活动做系统梳理.

    艺术市场书画鉴藏江南地区伪作

    《芥子园画谱》艺术赏析

    张欣欣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芥子园画谱》是中国传统绘画领域的重要文献之一,其内容丰富,涵盖绘画创作背景、内容设计、技艺手法以及历史价值等.文章旨在通过对《芥子园画谱》的综合分析,全面深入地探讨这部文献的独特之处和艺术魅力:首先介绍创作背景,阐述它在古代绘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其次对其内容设计进行详细解读,包括内容的结构、组织、主题及其对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的要求;再次深入分析其展示的绘画技法,包括线条运用、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方面,探讨绘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和审美追求;最后探讨其在历史上的重要价值,包括对古代绘画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绘画创作的启示作用.

    中国画《芥子园画谱》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