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校园廉政文化景观设计探究——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陈淑萍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形势下,要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念,弘扬清风正气,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无疑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大都以说教的形式展现,鲜少将廉政文化融入校园景观.文章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着眼于高校校园廉政文化环境建设,从校园、廉政、景观三方面出发,推进学校廉政文化景观建设,以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育人环境,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切实推进清廉校园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廉洁廉政文化景观清廉校园

    基于微笑曲线的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文创产品价值链开发研究

    黄玉兰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充满魅力,相关文创产品更是这种独特文化价值的生动体现.微笑曲线理论强调研发和营销端对产品附加值的贡献,同样适用于博物馆文创产品.文章通过深入研究贵州省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探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文创产品可行性价值链的开发方案,以期助力贵州省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推动当地文创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微笑曲线理论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文创产品价值链

    基于疗愈理念的吉林大学朝阳校区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周小喻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基于疗愈理念的吉林大学朝阳校区校园景观设计.文章首先通过对疗愈环境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分析场地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智慧互动型、休闲运动型、校园农耕型设计对策,以提升校园景观的疗愈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为今后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疗愈理念疗愈景观景观设计

    古代经典人物塑像数字绘画加工与创作研究——以《双林寺西方广目天王塑像》数字绘画创作分析为例

    孙阳刘飘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双林寺西方广目天王塑像为例,探究运用数字绘画形式对古代经典人物雕像进行视觉上艺术加工与再创造的策略.电影镜头语言、欧美写实CG插画形式、古代壁画配色、古代神话人物造型等视觉形式,构成了文章中数字绘画语言形式的核心技术与方法;色彩设计、明暗设计、构图设计、细节肌理制作和艺术衍生品研发为案例分析的主要角度.该方法可以为用数字绘画进行古代神话人物雕像的视觉表达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数字绘画古代经典人物塑像文物古迹艺术语言形式视觉表达研究

    宁夏"艺术乡村"文创产品设计应用研究

    胡祺李海军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乡村振兴视角探究乡村文创的本质,用艺术性方式加强对乡村文化和乡村美学的关注,对乡村环境、资源、文化、产业、生活提出跨界创意并为之赋形,形成"艺术乡村"文创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文章采用文献搜集、实地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在深入了解宁夏乡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典型案例,总结宁夏乡村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挖掘艺术产业和乡村文化的结合点,并且将其转化为IP形象,设计乡村文创作品,盘活"艺术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

    宁夏乡村文创丝巾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褚妙博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在现代设计中重新创造和运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首先介绍传统装饰纹样的概念、起源和分类、色彩特征;然后提出三种纹样创新设计的方法:元素提炼、元素夸张和打散再构;最后总结传统纹样再创造的重要意义,强调需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具备创新变革精神.文章系统阐述了纹样的概念、特点、创新方法及意义,以期为纹样创新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现代设计创新应用

    沂蒙手绣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张慧赵明珠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沂蒙手绣作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较高的艺术价值及实用价值.当今,数字技术迅猛发展,采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沂蒙手绣势在必行,但其同时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因此,手工艺从业者不仅要传承传统技艺,而且要具备创新能力.文章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原则,提出既能彰显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又能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的建议.

    沂蒙手绣数字化转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藁城宫灯在数字插画中的创新与发展

    李响卢沛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许多插画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插画作品中,插画艺术已经成为传递信息的新型载体.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探究藁城宫灯插画的艺术特征,分析宫灯插画创作方式和文化内涵上的应用与创新,以期为当下插画的设计方法及实践提供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藁城宫灯数字插画

    环洱海古戏台装饰与"共同体叙事"关系研究

    杨哲卿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兼收并蓄的文化心态使环洱海区域形成了开放的社会环境与文化风貌.在与不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白族建筑的装饰语言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尤其是汉文化,形成了环洱海区域独特的风格.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性的文化符号,环洱海地区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雕琢精巧、装饰华丽的古戏台.这些古戏台装饰语言的呈现,既折射出不同文化交流、交融过程中共同体图像叙事的历史痕迹,又体现出白族人民擅长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勇于创新的民族图像叙事.可以说,作为一种活态的物化标识,古戏台对铸牢白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更为各民族多元一体的话语表达的当下构建提供了史料依据.

    环洱海古戏台戏台装饰共同体图像叙事民族图像叙事

    征稿启事

    《美术文献》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