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物馆艺术疗愈新视角——以武汉美术馆展览"言语之外——艺术与疗愈"为例

    宁澈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汉美术馆的展览"言语之外——艺术与疗愈"是国内首个专业性艺术治疗素人展.文章以该展览为个案展开分析,从展览主题与叙事、展览空间动线与配套公共教育活动三方面探索艺术以疗愈或艺术治疗的形式进入美术馆专业艺术空间,参与公共美术教育的可能性.

    博物馆艺术治疗博物馆艺术疗愈

    设计与艺术的新交点——思辨设计介入下的新媒体艺术

    王墨石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索从思辨设计视角介入新媒体艺术实践的意义和方法:首先以思辨设计和新媒体艺术遇到的挑战为切入点,将思辨设计理论与新媒体艺术实践相结合;其次,以皮埃尔·于热的多媒介作品和社交实验项目"r/place"以及笔者参与的展览和作品为例,揭示思辨设计理论在新媒体艺术实践中可能的应用情境;最后提出,通过跨学科协作、视觉歧感制造、设计叙事传达、集体式叙事、重建日常、实现社会梦想等路径,引导新媒体艺术家将思辨设计的思维方式融入创作中,引发观众对未来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达到改造日常、推动社会变革的目的.

    思辨设计新媒体艺术跨学科未来情境

    情感体验在实验艺术中的构建思维分析

    杨宇航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艺术是一个不受特定媒介和艺术形式限制、试图让艺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艺术类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当代社会冲破技术手段的限制,为实验艺术的呈现方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如今,实验艺术不再是对自我生存需求的哲学阐述,而是着眼于对社会性现象的精神传递,关注个人与记忆的关系等人类情感的认知与体验.文章结合身体对环境感知的实践研究,探讨艺术家、作品与观赏者之间情感输出与体验的构建策略.

    情感体验实验艺术环境感知设计思维

    艺术风格流变中的历史见证者:贡布里希视角下的风格分析

    罗蕊嘉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贡布里希认为,艺术风格产生变化并非偶然,艺术风格不仅受工具和手段的限制、特定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受艺术家的气质和个性以及观赏者的认知和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创作技巧和观赏者感知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制作与匹配的复杂关系导致的.文章对《艺术与错觉》一书中贡布里希视角下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解读.

    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风格制作与匹配

    文人画家恽寿平绘画理论中的理学思想

    刘佳熙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古代社会认定为正统派的文人画家恽寿平,在家族、社会的影响下形成了深厚的理学底蕴,留下了大量的画跋、诗文等,是研究文人画家思想问题的典型案例.不同于已有的对这位画家思想的单点性研究,文章从文本出发,分类汇总恽寿平的绘画理论,并对比典型理学家的观点,从宋明理学的视角整体把握画家绘画创作过程背后的思考,进一步证实恽寿平是深受理学思想影响的画家.文章剖析了画家绘画理论的内涵,为恽寿平的绘画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恽寿平宋明理学文人画家

    《园冶》借景理念的意境美学研究

    金麟一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冶》是中国第一部园林兴造理论专著.在该书《兴造论》的最后一章中,计成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概述,提出了"借景"这一造园理念,即尽可能引进园外的自然景色,拓宽园林的视觉空间和想象尺度,完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独有的意境美学的塑造.这种独特的意境美学是投射于建筑设计中的独属于中国人的价值剪影.文章从《园冶》中的《借景》篇出发,以借景传达的意境美学作为阐释主题,剖析其意境的审美特征、构建方式以及背后的文化架构,对《园冶》一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讨论.

    《园冶》借景造园艺术意境美学

    古希腊陶瓶画与汉代画像石图像的视觉语言比较研究

    马佳辰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希腊陶瓶画是古希腊绘画艺术的结晶,中国汉代画像石凝结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之精华,两者皆风格多样,技艺精湛,具备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的独特魅力.文章对古希腊陶瓶画与汉代画像石图像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从装饰题材和艺术语言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中外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蕴藏的文化价值与审美思想,以此拓宽艺术视野,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人类历史文化.

    古希腊陶瓶画画像石图像装饰题材造型语言

    《千里江山图》的生态意识解读

    毛琳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山水画家通过艺术创作活动展示他们处理自然山水的技巧,表达他们"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北宋画家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中以巧妙的空间布局和精细的透视技巧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文章分直面自然的山水真景、生生与共的共融佳境和诗意栖居的审美理想三个方面,从生态意识的角度分析《千里江山图》的创作内容和深厚意境.

    《千里江山图》生态意识山水真景审美理想

    把艺术介绍给人民——赖少其的文艺理念与社会美育思想

    柳潜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赖少其是 20世纪著名的文艺领导者、国画家、版画家、诗人.新中国成立后,赖少其辗转江苏、上海和安徽领导文艺事业,于 1986 年返乡定居.身为一名文艺管理者,赖少其运用非凡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将正确积极的文艺理念和社会美育思想传达给艺术家及人民群众,这些思想理念在改革开放后他本人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中也有鲜明体现.文章对此进行梳理与分析,力求呈现一位老一辈革命艺术家兼文艺管理者献身民族解放和祖国发展事业的崇高品德,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赖少其文艺理念社会美育现实主义民族性

    王肇民水彩艺术研究综述

    胡雨昕李春艳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整理法等,通过对近 40 年有关王肇民的水彩艺术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现有研究方向,阐明王肇民在中国水彩领域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总结王肇民及其水彩艺术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王肇民水彩艺术艺术风格艺术理论艺术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