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张大千与赵无极——从中西绘画之中寻求突破

    李姝霓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现代中国画家中,张大千与赵无极无疑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容忽略两位,他们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突破,也有对抽象绘画的思索与运用.尽管他们创作的画种不同,他们的艺术经历、艺术风格的变化及成因却有着相似之处.文章根据两位画家的艺术历程、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脉络和嬗变后的画面构成,对比两位画家受到的中西文化的影响以及画风成熟时期艺术风格的异同,并从中探索中西艺术的共性以及融合的多元性.

    张大千赵无极中西绘画对比

    "风格"的概念和风格学研究的发展史及中国化

    黄利鸣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格"这一概念在西方艺术研究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内涵丰富多样,往往用不同的词语加以表述,对应的释义亦具有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了 20 世纪中叶出现风格危机."风格"的概念在西方艺术和相关研究的发展中诞生、形成和演变,它的发展历程和整个西方艺术研究的发展息息相关."风格"作为西方艺术研究中的主导概念,在近现代面临的争议和危机以及内涵的扩展和嬗变,是西方艺术研究转型和兼容并包的表现,风格研究的中国化也对中国艺术史的发展有所助益.

    风格艺术研究核心概念发展历程

    早期西方美术馆的不同形态——以巴黎两座美术馆为例

    陈旭霞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美术馆作为现代性的产物,是收藏、展示历代艺术作品的主要承载地.文章运用形态历史学方法,围绕 15-19 世纪的早期西方美术馆展开研究,探讨它们建立过程中的不同构成因素,而后着重以巴黎的两座美术馆为例,探讨早期西方美术馆的不同演变形态.上流社会的艺术品收藏、展示,是早期西方美术馆的主流,是该阶段美术馆的典型形态.但是,其他形态的美术馆同样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它们有着不同的构成因素和作品来源,形成了非典型的美术馆形态.以比较研究的视野重新看待它们,可以完善对该阶段西方美术馆谱系的历史认识,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再现这段历史,并为我国美术馆发展提供借鉴.

    早期西方美术馆形态历史学橘园美术馆玛摩丹·莫奈美术馆

    20世纪20年代刘海粟早期艺术实践的局限与无奈

    谢思琪张慧芊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海粟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大转型时期第一批现代艺术先驱,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他提倡纯粹艺术,关注艺术对生命的表现,注重艺术介入社会的作用.但是,面对 20 世纪 20 年代时局的瞬息万变,刘海粟的实践是搁浅的,人体写生事件更是将他推上风口浪尖,导致他最终被迫离开中国.文章聚焦于刘海粟艺术实践搁浅的原因,探究刘海粟早期艺术实践的局限与无奈.

    艺术教育刘海粟表现新文化运动人体写生

    中国早期动画借鉴戏曲的原因探究——以《铁扇公主》为例

    徐巧慧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动画诞生之初便与戏曲有诸多关联,走上了借鉴戏曲的民族化发展道路.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首先,戏曲的民族性迎合了当时戏曲观众的审美要求,作为新生事物的中国动画希望借戏曲得以生存;第二,美国动画借鉴本土音乐剧获得成功,中国动画模仿此道借鉴戏曲;第三,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中国动画希望以戏曲元素唤起人民群众的身份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今日民族动画借鉴戏曲元素尚存问题,展望未来,一方面要理解曾经社会发展对动画民族化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强调民族化的市场功能,以争取获得可持续发展.

    动画戏曲借鉴《铁扇公主》

    马国亮时期的《良友》画报与美术传播研究

    刘雪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友》画报诞生于 1926 年的上海,是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它以丰富的图像资料向我们展示了民国美术界的发展面貌,先后有五任主编,马国亮为第四任.文章通过梳理当时《良友》画报与美术传播的发展状况以及马国亮个人与美术的渊源,通过图文研究马国亮时期《良友》画报的美术传播,探寻《良友》画报对美术传播的贡献.以画报这一媒介研究民国时期美术传播的发展状况,《良友》画报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良友》画报马国亮美术传播

    《上海漫画》杂志设计价值研究

    张菲云婷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漫画》是由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鲁少飞等人承办,中国美术刊行社出版印刷的杂志,是继《上海泼克》之后,20 世纪 20-30 年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本漫画专刊.文章通过研究《上海漫画》在都市刊物中的设计影响,创新性地从设计学的角度讨论该杂志的设计价值,拓宽该杂志的研究维度.

    《上海漫画》杂志设计设计价值

    孙中山与广东早期漫画——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图像构建

    邹智怡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广东这个较为特殊的地域,漫画的缘起、发展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孙中山及其领导的会党成员对辛亥革命前后的漫画缘起和发展、漫画图式形象表达和演变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漫画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新兴图式化的传播元素,在诞生之时便成为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形式.笔者借助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研究成果,结合在广东进行的革命漫画图像,对革命图像的特征符号进行分析,阐释其来源和意义,揭示出政治话语诉诸审美形式的方式;同时通过考察革命时期图像表述者的特殊经历,试图厘清孙中山与广东早期漫画的历史关系.

    孙中山广东早期漫画革命图像建构

    《上元灯彩图》与晚明士商融合趋势——以《上元灯彩图》中金鱼摊图像为例

    林葳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元灯彩图》是明代一位佚名画家绘制的绢本工笔城市长卷.文章采用图像学方法,分析《上元灯彩图》中描绘的一处金鱼摊,从上元节节俗、金鱼形象的初步演变、明代文人盆养金鱼之风三个维度出发,揭示《上元灯彩图》中的金鱼摊图像是源于一种历史悠久的上元节节俗.该图像不仅反映了晚明社会盆养金鱼以陶冶性情的社会风尚以及由此引发的金鱼形象的演变,而且体现了晚明时期商人阶层与士人阶层日益融合的趋势.

    《上元灯彩图》金鱼明清文人士商融合

    山西地区道教建筑翠蓝色琉璃成因研究

    谢卓含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翠蓝釉是从西亚传入中国的一种低温碱釉,这种釉色在元朝时期开始出现在山西地区的道教建筑永乐宫中.文章旨在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一方面,元朝时期,中国与西亚地区伊斯兰国家的交往密切,这一釉色正好契合了元朝统治阶级的审美偏好,得到大面积传播和使用;另一方面,蓝色本身就是道家崇尚和偏好的色彩,所以翠蓝色釉得以顺利被道家接纳,并且在之后的建筑装饰中得到广泛使用.

    元代翠蓝釉永乐宫伊斯兰文化道教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