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晚清名士盛昱碑帖鉴藏

    钟雨柯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学者盛昱爱好鉴藏,古籍、书画、吉金无所不好.盛昱与同时代的鉴藏大家如端方、王懿荣等人友善,常有碑帖鉴藏交游.他还积极访拓满族碑刻,故所鉴藏碑帖中有不少佳品.盛昱热爱碑帖鉴藏,留下了诸多跋文,除了出于单纯嗜好,他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考据文献,服务学术.

    盛昱碑帖鉴藏文化

    叙事学视域下博物馆主题展览策略研究——以辽宁省博物馆"和合中国"展览为例

    刘润聪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如何通过叙事学理论分析展览内在的文化逻辑建构、外在场景活态化呈现以及对内外线索进行结构上的有机融合,成为探讨博物馆主题展览的重要话题.文章针对博物馆主题展览的叙事性,通过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主题展览的产生背景、叙事学理论运用以及辽宁省博物馆"和合中国"这一具体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解读,分析叙事结构在博物馆主题展览中的特征与应用,总结叙事性在展览策划中的现实意义与文物文化精神的视觉呈现,展现展陈策划方面的独特性,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

    主题展览叙事学策展理念

    中国山水画的写实性——以谢时臣武当山作品为例

    郭安宁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实"一词在绘画方面一般侧重于西方画的"照相写实",在中国画中亦包含对物象的认真观察与细致描绘.西方画的写实注重对固定视角瞬间景色的再现,是通过焦点透视、特定光源、冷暖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的照片式再现,画面上只能看到同一视点透视下的物象与景色,在视觉上更加接近人肉眼所见的事物,是一种科学的、理性的观察方法与表现形式.中国画的写实强调的并非肉眼所见的科学、理性的写实,而是对肉眼所见的自然景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把握,抛弃了外部的环境因素,是一种本真的写实.文章通过分析明代画家谢时臣的《武当紫霄宫霁雪图》与《武当南岩霁雪图》两幅作品,将作品与现实的景观相对比,探讨作品的写实性.

    《武当紫霄宫霁雪图》《武当南岩霁雪图》本真写实性

    《雪禽梅竹图轴》艺术特点探赜

    王燕楠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隆是明代花鸟画分野流变时期的代表性画家,他的花鸟画开没骨写意之新风,在花鸟画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坐标意义.孙隆传世作品较少,画史上有关他的记载也寥寥无几,《雪禽梅竹图轴》是他传世的重要作品,对研究孙隆绘画特点有难以回避的重要意义.文章以《雪禽梅竹图轴》为切入点,通过对笔墨技法和审美意趣的分析以及对孙隆其他传世作品和同时期花鸟画家吕纪雪景花鸟画作品的对比,阐释孙隆的艺术风格特点及其对花鸟画发展的影响.

    孙隆花鸟画没骨画写意

    空白致美 神韵天成——倪瓒山水画中的空白探微

    盘莉娜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倪瓒在山水画中对空白的运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比倪瓒不同时期的作品,理清他的思想变化历程对绘画形式的作用,明确道家、禅宗的思想内涵对倪瓒山水画表现空白意境的影响.倪瓒运用简散的笔墨描绘画面,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内心活动的变化.他对空白的处理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将倪瓒的画面布局与同时期画家的作品对比,反衬其画面的主要特征以及对明清画家产生的影响,能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绘画提供新的视角和范例.

    倪瓒山水画空白

    明代吴彬奇石山水风格研究

    郑心媛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彬的奇石山水作品大致有两种面貌:以孤石存在的绘画作品,如《十面灵璧图》;将奇石融入山水画中的作品,如《山阴道上图》.除了奇石这一元素之外,吴彬的奇石山水还包含诸多元素.文章首先梳理吴彬的生平经历、交友情况、山水画渊源,并结合具体作品展开研究,然后聚焦明代的视觉文化风尚,探讨这一背景对吴彬绘画风格的影响和塑造,最后归纳影响吴彬奇绝的奇石绘画风格的内外因.

    吴彬晚明奇石山水晚明赏石风尚

    达西·纳姆达科夫雕塑的民族特色

    苏卓睿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西·纳姆达科夫是一位享誉国际的雕塑家、画家、首饰设计家.他的作品造型夸张,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蕴含着原始的生命力,体现出朴素的宗教情结,令人感到震撼.文章以达西·纳姆达科夫雕塑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形象、民族传统信仰和民族历史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游牧民族文化内涵.

    民族特色灵性原始生命力

    生物艺术的具身之维——以梁绍基的《自然》系列为例

    邓恬霖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身认知指身心合一的体验,强调身体在认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身体应用虽在生物艺术实践中出场甚多,却于理论方面存在较多空白.文章意在通过对梁绍基《自然》系列的个案研究,详细探讨该作品中客观身体是如何出场的,剖析作品情境化具身主体的表征特点及构建方式,以此指导未来涵盖身体出场的生物艺术创作.

    梁绍基具身认知生物艺术

    从权力角度看《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熊姗姗陈尚敏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着重展示了当时权力的象征和政治意义.文章以权力为视角,结合艺术史和政治学,采用形式主义方法剖析作品中蕴含的皇权、政权、军权等,通过解读作品分析权力的自我展示、群众认同和社会需求,多角度分析艺术作品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当代权力符号和艺术表达之间的联系.

    权力《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形式主义

    解读亚历克斯·科尔维尔作品的艺术张力

    何佑彩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亚历克斯·科尔维尔作品构图、题材的深入分析,探讨作品的艺术张力:首先,阐述张力的含义,引入格式塔心理学家、美学家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为后续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其次,分析科尔维尔的具体作品,如《马与火车》《码头上的四个人物》《荷兰奈梅亨附近的步兵》《码头上的女人》等,探讨构图、题材对绘画作品艺术张力的影响,分析科尔维尔如何通过科学而富有艺术美感的手法表达日常生活和战争中的情感体验.

    科尔维尔艺术张力视觉语言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