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反讽批判中的新表现主义——论安塞姆·基弗对瓦格纳作品的引用

    柯兰焰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当代艺术家安瑟姆·基弗对理查德·瓦格纳音乐剧作品的反讽批判思辨作为起点,思考如何理解反讽在基弗当代视觉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如何曲折地回应基弗作品对瓦格纳的批判.基弗利用反讽的内在张力联系瓦格纳歌剧的主题进行的创作,是文章关注的重点.基弗作品中对瓦格纳歌剧中的主题如人类命运、历史、神话等的反思,以及象征符号如神剑、火焰等的再现,表现了基弗对瓦格纳的批判和反思,是他对瓦格纳的主题和符号进行的重新解读和再创造.

    基弗瓦格纳象征性符号当代艺术反讽

    丢勒铜版画《书房中的圣哲罗姆》中的自然主义精神

    黄铭诗王丹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15-16世纪,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下,欧洲北方文艺复兴艺术家发展出独特的个人风格.丢勒作为北方文艺复兴艺术家的代表,通过精确的自然观察和理性分析,融合南、北方艺术的优点,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的版画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主义的理解,而且对自然主义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版画丢勒自然主义北方文艺复兴

    常玉绘画作品中的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研究

    孙陶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玉的绘画实践兼具东方神韵和西方审美,如果说粉色时期是常玉"求法"和"破法"的过程,那么黑色时期便是他"立法"的阶段,这一阶段他彻底完成了风格的转变.文章以常玉黑色时期的绘画作品为基础,分析作品中艺术语言的应用方式,探究中国传统艺术对他艺术语言的影响.

    常玉艺术风格艺术语言

    笔墨新风彰显山河新貌——谈《长江春色图》

    任红柳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为绘画大家辈出之厚土,吴门画派、金陵画派、"扬州八怪"等流派均出自江苏,近现代徐悲鸿、吕凤子、陈之佛等绘画大师亦曾寓居江苏.新金陵画派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受海内外艺术界关注.半个多世纪之后,江苏省国画院的美术家传承新金陵画派精神,集体合作完成了大型画卷《长江春色图》.作品主题性创作特征显著,注重集体写生创作,大胆创新表现手法,启发着当代创作者更深层次地把握笔墨之"变"与"不变".

    新金陵画派主题性创作《长江春色图》

    品茗空间——文徵明《惠山茶会图》中的精神寄所

    赵梦涵肖鑫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事作为中国文人绘画的重要题材,自唐代兴起,至明代中期达到繁荣.在以茶事为母题的山水画中,画家通过独特的经营位置及笔墨语言构建画面的艺术境界,展现文人品茗这一独特的精神生活场景.文章以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为研究对象,以画面物质空间为切入点,结合创作背景,对画面表达的艺术境界进行分析.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茶事艺术境界

    20世纪90年代后川渝地区中国人物画创作思维的转变研究

    李思洁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主义艺术的迅速传入使川渝地区乃至全国形成了一股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由此陷入发展困境.90 年代,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激情逐渐褪去,川渝地区中国人物画家开始反思并逐渐树立起文化自觉,他们转变创作思维,致力于形式语言的融合、墨与色的兼收并蓄以及题材的多样化选择.文章以川渝地区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为例,尝试分析他们在中国人物画创作思维转变上的具体表现.

    20世纪90年代川渝地区中国人物画回归

    传统中国画意境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初探——以吴冠中油画作品为例

    余冰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艺术史上,意境一直被视为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是艺术作品体现的深层审美内涵,特别是在山水画中,意境更被认为是这一传统绘画形式的审美准则和灵魂.随着油画的引入,我国油画家开始探索如何在油画中表现意境美.文章以吴冠中油画作品为例,从构图与布局、色彩与情感、笔触与肌理、题材与主题4 个方面探讨传统中国画意境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以期进一步促进油画艺术的发展.

    传统中国画意境油画创作表现

    东西方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研究

    胡曼琳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思潮,其中包含许多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家将目光对准人民的真实生活,展示人民质朴的美与智慧,摒弃矫揉造作的创作语言,追求艺术的真实性.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创作应是艺术家走进现实生活,通过真切的情感体验表达具有典型性的形象,用各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揭露面具之下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他们对人世间苦难的悲悯或对生活中美好和谐的歌颂.既然要表现现实,就要明确何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实.文章以 15、16 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17 世纪意大利、西班牙美术,以及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发展为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中西不同历史时期经典现实主义作品中的隐喻,对绘画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进行具体研究.

    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东西方比较隐喻分析

    艺术社会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对肖像画创作的影响研究

    赖思语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写实肖像画在某种程度上带有记录、纪念的功能,极其写实,也极其容易被模仿.人工智能是数字媒体时代的新技术.在人工智能绘画崛起时,传统写实肖像画是否会被取代成为热点话题.艺术社会学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从艺术社会学视域出发研究肖像画的演变轨迹和人工智能对肖像画创作的影响,分析人工智能肖像画取向及其承载的文化意蕴,对研究科学技术创新与传统绘画传承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人工智能艺术社会学肖像画文化意蕴

    自动绘画的观念与实践案例解析

    肖般若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探讨自动绘画的观念与实践:首先从自动主义的概念出发,追溯此概念在艺术实践中的发生与流变;然后解析自动绘画的代表性案例,阐述自动绘画作为一种视觉方式,实现了对现代理性社会的某种妥协和反叛,唤醒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神秘联系,为未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自动主义自动绘画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