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王铎《隐君连太华墓志铭手稿》研究

    孙贇路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君连太华墓志铭手稿》为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日常书写的代表作.将其与《拟山园选集》中的定稿相比较,可以清晰地了解王铎墓志铭写作的整体思路和典型体式.从书法风格上看,其与颜真卿传世手稿有所关联.王铎力求在日常书写中展现颜书意不在字、天真自然的境界.研究《隐君连太华墓志铭手稿》,可以进一步认识王铎书法的价值和意义.

    王铎《隐君连太华墓志铭手稿》日常书写书为心画

    云冈石窟不同时期飞天造像对比研究

    张京峰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冈石窟飞天造像历经多个时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变化与鲜明的艺术特征:早期飞天造像古朴稚拙的造型受到西域风情的熏陶;到了中期,随着文化的融合和技艺的发展,造像风格趋于华丽和细腻,姿态和神态呈现出多样性;后期的形象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显得清爽淡雅.研究云冈石窟不同时期的飞天造像,可以揭示中国佛教艺术的演变过程,折射出当时社会文化的交融与变迁,为深入了解佛教艺术与历史文化提供资料.

    云冈石窟飞天造像风格

    米芾《蜀素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与历代鉴藏考述

    魏灿林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蜀素帖》作为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在书法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历代鉴藏与流传路径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深入分析《蜀素帖》在宋代书法中的独特地位及其对后世书法艺术的深远影响.文章考察了元代以来历代书画鉴藏家对《蜀素帖》的评价与收藏情况,并追溯它在现代的研究动向与市场价值.通过对《蜀素帖》的综合探究,文章揭示了这一书法瑰宝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彰显了它作为书法艺术至高境界的典范地位.

    米芾《蜀素帖》书法史艺术价值

    从《清溪渔隐图》中的筒车形象看宋画转变

    杨康张琦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溪渔隐图》是李唐南渡后的代表性作品.该图长期作为隐士图被研究,而其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农具却被忽视.文章推论出图中的农具并非以往人们认为的水碓磨,而是筒车.对比《清溪渔隐图》与《闸口盘车图》等作品中的农具可以发现,《清溪渔隐图》中已不见《闸口盘车图》等作品高度写实的特征,其中的农具形象在画面中仅作为视觉符号存在,可见两宋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

    筒车水碓磨渔父《清溪渔隐图》

    从汉画像石探析汉代饮食生活

    魏韵郦张欣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画像石作为汉代社会生活与文化内涵的物质化载体,是研究当时人们饮食习惯的重要依据.文章旨在分析汉画像石上面的图像映射的汉代饮食生活以及社会面貌,弥补因现有文献与出土文物较少而无法深入了解当时社会情况的缺憾,以图证史.

    汉画像石饮食生活饮食文化饮食结构

    20世纪初中国现代美术的兴起及对西方美术的借鉴

    李继开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作为民族传统的"中学"与以自然科学为表征的"西学"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的针对全盘西化论的文化大论战将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急剧转化时期的种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观念集中呈现了出来,争论的焦点正是现代文明(西化)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关系,这样的影响同样反映在艺术和美育领域."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观念对西洋美术的传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催化作用.

    西学东渐社会文化观念传统文化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美术展览生态研究

    窦晓宇耿庆雷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西学东渐盛行.清政府在经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技术学习以及制度学习的失败之后,转而引进与学习西方文化.美术展览在此时传入中国并逐渐盛行.作为思想启蒙的美术活动,这一时期的美术展览生态有待探索.文章通过对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美术展览面对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分析与阐述,呈现当时话语情境下美术展览的生态面貌.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美术展览生态

    从蔡元培美育观看中国百年美术馆的变迁

    吴越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百年前,蔡元培高举美育旗帜,呼吁美育救国.他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阐述的社会美育理论即便置于当今的美育理论研究体系内,依然展现出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与前瞻性.文章旨在分析蔡元培的美育实施办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与变迁,反思并展望美术馆在当代社会美育中的角色与功能.

    蔡元培美术馆社会美育

    书画之乡的韵味——论诏安画派艺术风格演变

    林伊静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诏安县书画艺术源远流长.自公元 492年以来,诏安画派人才辈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书画作品.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地域画派,诏安画派的发展对福建省书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对于明清时期以及现代知名画派如吴门画派、金陵画派等,诏安画派基本上只有闽南地区的民众略有耳闻.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等方法,通过对诏安画派不同阶段知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帮助读者解读诏安画派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和结果,并从中发现诏安画派风格演变的原因.

    诏安画派艺术风格演变成因

    沈尹默题签辨析及其交游钩沉——以《诗集传》题签为讨论中心

    黄蕙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尹默是 20 世纪重要的书家,一生所书题签极多.文章以《诗集传》题签为切入点,通过比对字形、分析用笔以及考察交游等方式,对题签中疑似沈尹默的字迹进行考察和辨析,确认该题签为沈尹默所作,认为邀请方为书籍的封面设计者钱君匋的可能性较大.该研究既可以解决《诗集传》题签的归属问题,也可以为考证 20 世纪50年代以沈尹默为代表的沪上文人之间交游的情况提供一些参考.

    沈尹默书法艺术题签交游《诗集传》钱君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