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陈洪绶版《西厢记》与王叔晖版《西厢记》插图比较研究

    沈蕾杜阅洋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比较分析陈洪绶版《西厢记》与王叔晖版《西厢记》的插图,深入理解他们对《西厢记》故事的理解与表达,探讨他们在艺术风格、人物塑造、叙事情节和场景刻画等方面的异同点,为当代插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王叔晖陈洪绶《西厢记》插图

    新工笔绘画中象征物象的隐匿性研究

    郑语盈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笔绘画是在新的艺术理念和思想态度下发展起来的,它以物象的象征手法为基础,反映了艺术家潜意识中"以心体物、以物喻我"的思想观念.新工笔绘画中特殊物象的象征属性改变了当代人对物体的固化观看方式,唤起了观赏者的情感共鸣.文章结合不同时代、不同风格艺术家的作品,分析新工笔绘画在观念表达上的当代性,挖掘新工笔画家在精神表达、物象符号和色彩暗示维度上的隐匿性特质,从而探索当代画家的观念表达与当下社会环境相辅相成的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

    象征隐匿性新工笔物象符号

    中国花鸟画中鱼题材绘画表现研究

    曾嘉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情感.文章通过深入分析鱼题材绘画的历史源流以及内容与艺术表现语言,阐述鱼题材绘画对花鸟画题材、内容的拓展与丰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中国花鸟画鱼题材绘画艺术表现

    金农绘画的形式语言研究

    孙楠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农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绘画风格独特.他融合传统与创新,尤其在笔墨语言、色彩运用、构图方式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笔墨技法上,金农追求"书画同体"的境界,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之中,使画面呈现出古朴而富有韵律的美感.金农对色彩的运用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冷暖对比营造出空灵而深远的意境.他的作品构图方式大胆而新颖,善于采用几何分割与满密式构图,形成了鲜明而富有张力的视觉效果.文章围绕金农的绘画作品,以文献研究法、图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深入剖析金农形式语言的特点与内涵,探究他的绘画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征,研究金农如何利用形式语言表现古朴天真、生趣盎然的艺术境界.

    金农笔墨色彩构图形式语言

    儒道交融:传统雕塑"线相"表达的艺术探微

    韩玉峥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作品中,线的运用显示了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精神面貌.线和"相"之间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线代表框架,"相"则是动势、气韵.文章首先探讨东汉儒道思想如何在艺术领域影响绘画雕塑的表达方式;然后借助山西古建筑以及永乐宫壁画中的传统装饰纹样,探析雕塑线条及形式与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下人与自然的联系,从儒家正统思想脉络中解释雕塑"相"的形式语言;最后比较西方古典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并以传统雕塑形式探微现代雕塑创作应用心得.

    中庸无为自然线相气韵

    唐朝仕女画的图文关系研究

    顾羲和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朝仕女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融合了绘画与文学的多重表达方式,展现了唐代女性的美丽形象与生活情趣.文章通过分析唐朝仕女画的图文关系,探讨画面构图与文字题跋之间的互动如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文化内涵.

    唐朝仕女画艺术感染力

    论欧洲古典写实绘画的造型规律对创作实践的启发——以丢勒、鲁本斯素描作品为例

    董凯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乔托开始,如何表达具有视觉真实感的画面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课题.后世画家从造型规律与视觉方式的角度,探求用二维平面再现三维视觉图像的方式,自此古典写实绘画逐渐形成了完整的造型传统.丢勒、鲁本斯的素描是研究这一时期古典写实绘画的经典范例.文章从观看方式、技法原理、造型特点等方面对二人的经典作品进行剖析,阐述写实绘画造型规律的底层逻辑,从理解与认知角度启发当代写实绘画创作研究.

    古典写实绘画造型规律触觉刻画视觉塑造创作实践

    跨学科探索水彩画的特殊魅力——化学材料在创作中的应用

    廉晓慧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艺术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跨学科的艺术实践日益成为推动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跨学科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整合,跨学科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培养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水彩画艺术与化学学科相结合,探索将化学材料运用在水彩画中产生的肌理效果及其特殊魅力,在课程改革中具有深远意义.

    水彩画化学材料肌理效果艺术创作跨学科探索

    西方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变迁——以莎乐美题材为例

    李欣烨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西方绘画史,莎乐美题材一直是画家笔下的常客.文章以莎乐美题材为例,分析从中世纪到 20 世纪西方绘画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过程及原因.西方绘画中的莎乐美形象经历了故事情节的附庸、歌颂圣人的陪衬、人性之恶的象征和女性解放的旗手四个阶段的变迁,服务于时代需求的根本宗旨是导致莎乐美形象不断改变的原因.莎乐美形象的变迁也折射出时代潮流下西方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西方绘画女性形象变迁莎乐美

    力量与坚实——比利时画家安托·卡特绘画风格探析

    雷创发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 世纪后期,风起云涌的现代主义绘画浪潮促使传统架上绘画不断被抽象化、观念化.在此背景下,安托·卡特却开辟出一条风格鲜明的反现代化绘画之路.他的绘画语言与绘画风格极具个人特色,作品不仅具有坚实的画面结构,而且兼具中世纪圣像画的神圣感与永恒性.纵观安托·卡特的艺术历程,他对自身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个人审美观的肯定令人印象深刻.安托·卡特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他的人生经历有极大的关系,而且离不开其他画家对他的影响.文章深入解读安托·卡特的绘画风格,并通过对比分析同一时期、不同时期风格类似的绘画作品,探析他的绘画风格特征及原因.

    安托·卡特绘画风格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