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港澳青年艺术创作特点与发展趋势——以"交互的未来——深港澳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为例

    柳梦洁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深圳市罗湖美术馆举办的"交互的未来——深港澳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从展览规模与作品分类、跨区域艺术交流分析、青年创作者的主题选择与风格表达、技术和材料上的创新实践、对未来艺术市场趋势的预测和文化政策对创作的影响等角度,探究深港澳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现状及特点,提供有关深港澳地区青年艺术创作发展趋势的见解.

    青年艺术家深港澳艺术创作艺术市场发展趋势文化政策技术创新跨区域艺术交流

    当代设计学科的理论现象与发展指向

    张文博王艳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是指人们通过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将自然和社会元素进行组合和创新,从而创造出富有美感和实用价值的物品和系统.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推进,设计领域的学科体系、教育方式、技术手段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呈现出多重趋势和特征.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设计学科的范畴也不断扩大.文章围绕当代设计学科的理论现象和特征进行探讨,希望对设计学科未来的走向与发展有所启示.

    设计学科现象特征应用型

    近百年来江苏新雕塑在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中的作用探究

    马彬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百年来,江苏新雕塑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以及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江苏是中国早期雕塑家的主要诞生地,江苏雕塑家群体也是中国早期雕塑教育的主力军,还是中国重大题材城市雕塑的主要塑造者.在下一个百年的雕塑新征程中,这些雕塑家的开拓创新精神以及对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方面的重视,对年轻的雕塑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和榜样意义.

    江苏百年新雕塑国家形象雕塑教育城市雕塑

    历史延续性视角下抗战宣传画的艺术特征与社会价值

    刘鹏圣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宣传画既是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中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时期的美术工作者在"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大量抗战宣传画,强有力地支援了抗战舆论斗争.文章试图从历史延续性的视角分析抗战宣传画作品,探讨抗战宣传画的艺术特征与社会价值,展现抗战宣传画的永恒生命力.

    抗战宣传画艺术特征历史价值

    以俯瞰视角看中国绘画——评下店静市的《中国绘画史研究》

    薄晓彤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诞生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在海外研究者中,日本学者最具代表性,下店静市作为这一时期的优秀学者,贡献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以下店静市的《中国绘画史研究》为主题,从俯瞰法、万物有灵论与他者思想的角度评析该书,并与同一时期中国学者的研究对比,总结中国绘画的时代发展特点.

    下店静市中国美术史绘画他者

    陕西蒲城洞耳村元墓壁画的空间布局与象征意义

    胡乃心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城县洞耳村元代壁画墓为八角形穹窿顶砖砌墓,壁画保存完整且色彩丰富,属陕西省内少见的元代壁画墓.陕西考古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整体打包保护并更换了外部砖体.文章概述墓葬形制与壁画布局,重点分析其内部八角形制的优势及外部的蒙古包设计,认为壁画中马的形象体现了蒙汉文化的融合及墓主的政治愿望,构建了墓主的地下幸福家园,反映了元代的社会文化与艺术创造,展示了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艺术世界,为研究元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元代洞耳村墓葬艺术空间壁画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黄彩虹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绘画艺术上,道家思想尤其是"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画的创作.道家崇尚朴素、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画创作起到了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决定了中国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取向,使中国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文章从色彩观念、构图理念以及画面意境三个方面分析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道家思想中国画构图色彩意境

    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

    申玉杰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画像石展示了汉代造型艺术的风格和水平,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们展现出来的高超的线条表现语言、概括的剪影化轮廓、夸张与变形的形象特征和平面化的构图方式既是汉代艺术家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果,也受到当时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审美形象多样,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汉画像石造型艺术中国画平面化

    摄影转译与艺术原作关系的平衡

    许蒙林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摄影的转译会导致艺术原作的失真,进而招致误解,尤其是在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实践中.摄影技术帮助艺术家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在相对客观、冷静的基础上分析或创作艺术品,提供新的角度和新的形式.这固然是释读艺术品的必然途径,但是亦不可忽视摄影依赖的负面影响.无论是艺术理论家还是艺术创作者,都要重视对艺术原作的直观体验,面对摄影图像要时刻意识到它在复制艺术原作时发生了转译,并对这种转译带来的误导多加反思.

    转译摄影艺术原作过度依赖

    论艺格敷词与艺术史的书写

    邹亚俊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格敷词作为通过语词重造图像的修辞手段,开启了兼具叙事性与解释性的艺术史写作传统.不过,这一写作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引入主观主义因素,暴露出语言和图像匹配上存在的裂隙.艺术史家迈克尔·巴克森德尔对此展开批判,并提出了更"科学"的艺术史书写范式.他希望通过推论性批评调和语图关系,恢复图像秩序的视觉经验权威.艺格敷词不仅关乎艺术史研究中有效知识的生产问题,而且成为当下艺术史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

    艺格敷词语图关系艺术史写作迈克尔·巴克森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