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宗白华美学思想下的中国诗画空间意识

    翟新戈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白华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步思维去审美、感悟,是"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对中国诗画中表现的空间意识的发现是其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之一.宗白华从认识和解读中西艺术入手,结合中西相异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等,从透视学的角度领悟中国画家对"以大观小之法"的看法,阐释中国艺术中自成一体的节奏化的空间意识,把握中国艺术"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观照下精神跃入大自然的审美体验中溢出的生命震响和"天人合一"的美感,对现代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宗白华中国诗画空间意识节奏

    解码《象征的图像》中的视觉秘密

    陈述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象征的图像》是著名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的图像学专集,主要探讨如何在图像学的基础上解释绘画作品的象征意义.该书不但对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思想不可或缺,对艺术史学科的塑造也有所裨益.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象征的图像》进行评析:一是该书的研究目的和范围,二是该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三是该书的研究成果和价值,四是该书的应用范畴.

    图像学象征《象征的图像》

    景随人移、景随人意——中国山水画鉴赏与江南园林、古镇(巷)游观的意象逻辑

    杨婧易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蔚为大观的山水画学,北宋画论《林泉高致》以行、望、游、居论山水之妙,画山水而意出山水之外,徜徉于居、游之间,使二维平面的绘画作品在有限的透视技巧下发挥出四维的空间作用,这样的品鉴标准同样下沉到江南古典园林的规划置景中,进而外溢至城镇街巷间并延续至今,形成了当下江南古镇与江南古巷的审美特征.

    江南古镇(巷)山水画江南园林

    北朝时期山西地区墓室壁画的艺术风格

    吴江鸿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相继发现了许多北朝墓室壁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山西地区的徐显秀墓、娄睿墓.文章以山西地区发掘的北朝时期墓室壁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艺术风格特点,以期全面认识当时的社会环境、丧葬文化、礼仪文化等内容.

    北朝时期山西墓室壁画艺术风格

    南宋山水小品诗意性成因探究

    王湘东高良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山水小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作品以简约的笔触勾勒出山水之美,同时融入画家的个人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诗意性.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南宋山水小品的诗意性成因,通过剖析其时代背景、具体画作的诗意特征,并结合南宋独特的文化土壤、帝王的审美偏好与画院制度等多重因素,揭示其形成的深层动因.

    南宋山水小品诗意性

    百年中国传统纹饰研究文献评述

    杨松崧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归纳中国学者在近现代纹饰研究方面的成果,回顾他们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做出的努力.在传统纹饰相关研究领域,众多学者由初期以单一的形式进行研究上升到文化、历史等更高的层面,从单一类型划分进入多类型划分、多学科交叉、多方向应用的系统、交叉式研究的时期.

    中国传统纹饰研究图案研究文献综述

    从唐代仕女画观唐代女性地位

    王莹娜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最为繁荣、开放的王朝之一,不仅政治经济繁荣昌盛,而且诗歌、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唐代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女性地位相较于其他封建王朝时期有所提高.文章以仕女画的内容、人物状态、精神传达等为切入点,结合唐代社会背景对唐代女性地位进行分析.唐代仕女画能够反映唐代女性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以及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和女性的地位.从仕女画外在层面看,唐代女性服饰开放多样,妆容丰富多彩,体态丰腴且从容自信,参与社会活动广泛.从内在层面看,画家开始关注女性内心世界,对人物精神的描绘更加丰富,仕女画的功能从教化转向观赏,体现了唐朝对女性地位和意识的重视.正是唐朝这种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朝气蓬勃、兼容并蓄的景象,使唐朝女性相较于其他封建王朝,地位有所提高.

    仕女画唐代女性女性地位

    程邃山水画中的意象研究:从荒寒美学到政治隐喻

    黄珍珍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明末清初画家程邃山水画中的意象表达,关注作品中荒寒美学与政治隐喻的双重主题,并通过分析典型意象如枯木、山石等,揭示程邃如何在山水画中表达对明清易代的历史情感和政治反思.文章将程邃的山水画与文人画传统进行比较,探讨他对荒寒美学的继承与创新,并深入分析这些意象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政治层面的隐喻,旨在揭示程邃通过山水画反映出的复杂心境和社会批判意识及其作品在艺术史上的独特价值.

    荒寒程邃山水画

    石恪造型艺术风格研究——以《二祖调心图》为例

    翟露薇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恪《二祖调心图》的绘画风格在他所处的时代显得格外特例独行,不论是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精神表达还是审美意趣都独树一帜.他的画风虽然并未被当时的主流文化和主流评论家接受,但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绘画风格是对写意画和文人画的初探,拓展了后世的审美认知和绘画样式,是中国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不断丰富、趋向多元的"助推剂".

    石恪纵逸文人画《二祖调心图》

    从《步辇图》窥探唐代的社会秩序

    高雨欣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步辇图》主要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是我国现存最早反映汉藏民族交往的画作.文章通过对画家的身世以及对画面布局和细节的分析,探究唐代社会的等级秩序以及不同于画面中呈现出来的潜在的历史背景.

    《步辇图》政治环境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