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藤本航己动画中真实系作画的运用与价值研究

    郭小诗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藤本航己通过创新分镜和精彩的动作设计,为观众带来了高质量的动画体验.他的作画风格源于对现实的参考,又避免机械复制,注重在参考的基础上发挥创意.他的动作设计能准确地传达角色情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文章旨在深入剖析藤本航己动画作品的魅力,论述真实系作画的运用与价值,希望能为广大动画创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我国二维动画行业在作画方面不断创新和进步.

    藤本航己二维动画动画作画真实系分镜设计

    墨西哥壁画中的图像符号及其公共性研究

    郭聪聪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墨西哥壁画艺术为研究对象,从图像符号学角度探讨其公共性及文化、政治内涵.首先,对图像符号学进行概述,解释其在艺术研究中的应用;其次,结合墨西哥壁画中的经典作品,分析其图像符号系统如何表达革命、社会公正和历史记忆等主题.研究发现,壁画通过象征性图像传递了复杂的政治和社会信息,具有广泛的公共影响力.此外,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其规模性和开放性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公众中的传播效果.研究揭示了艺术家如何利用公共艺术空间推动社会变革并塑造集体认同.这不但对墨西哥文化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国家的公共艺术实践提供了参考.

    图像符号学公共艺术墨西哥壁画艺术与社会变革

    艺术劳动美育赋能乡村振兴——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清水村社会实践回眸

    刘凯杨馨雅李海磊岳晓丽...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在革命老区黔江开展的实地调研活动成果,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艺术劳动美育改革模式.本研究立足乡土情怀与文化底蕴,通过分析当地公共文化生活现状及美育需求,落实乡村劳动美育的具体实践方式,使艺术院校充分发挥艺术在促进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美育在乡村文化教育中的普及,为构建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美育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高校美术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研究

    肖新平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探讨高校美术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及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美术馆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策略.高校美术馆既是美术展览与收藏的场所,也是艺术教育与研究的阵地、美育浸润与普及的平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桥梁.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高校美术馆的展览形式与内容,提升了其美誉度和认知度,强化了其文化服务与管理.为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高校可以采取资源共享与资源互补、活动联动与协调整合、政策支持与宣传推广等策略.

    高校美术馆校园文化建设良性互动

    "互联网+"视域下《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毛计中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家具设计》课程设置存在着美学思维混乱、理论实践融合不足、教学手段封闭、考评模式单一等问题.文章试图通过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船木美学体系,实现工匠精神的内化,达成产学赛教的融合.首先,构建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家具美学体系;其次,重构教学板块,增强课程理论实践融合;最次,摒弃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构建"校网厂室"一体化教学空间;最后,拓展"专创融合"的教学检测模式,解决考核模式单一的问题.通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项目团队践行了"互联网+"视域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课程教学初衷.

    美学体系精神内化产学赛教校网厂室专创融合

    从图底组织看绘画形式与构图课程内容的重构

    杨少华林永超姜易艺李涛...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着眼于视觉艺术领域的基本规律,以图底关系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为目的,对图底组织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图底关系包含绘画作品中的一切元素关系.相关研究成果被运用到绘画形式与构图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中,形成了图底组织与元素对比、图底组织与视觉分组原则等新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将对当代高校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绘画形式与构图类课程教学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图底组织绘画形式与构图教学改革

    职业本科字体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策略——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

    李奎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大众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拓展师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选择.通过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字体设计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文章从具身认知理论角度,探讨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字体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字体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的四个策略,即身体感知与资源内容动态结合、体验驱动与自主构建、情境营造与资源系统整合、互动交流与及时反馈优化等,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职业本科字体设计数字化教学提供新思路和实践指导,推动职业本科教育不断发展.

    职业本科字体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具身认知理论构建策略

    基于特里·克拉克场景理论的遗址改造设计研究——以南京大校场为例

    林哲娜姚翔翔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文化满足和精神体验.城市中的遗址空间作为历史与文化沉淀的象征,为人们提供了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历史遗迹和文化认同的平台.场景理论能够通过对遗址价值维度的构建,实现遗址的再生与活化.文章通过分析场景理论与遗址的关系,提出信息激活、虚实相合和多态共生等改造策略,并结合具体的设计实践展示场景理论在提升遗址场景价值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场景理论遗址改造南京大校场

    数字人文视域下《东北画报》的可视化叙事探索

    张萌罗娇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数字时代,数字人文的兴起对出版业的技术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东北画报》的界面设计为案例,探讨如何利用可视化技术深入挖掘和展示东北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同时结合可视化叙事手法,将《东北画报》中的内容转化为信息交互界面,使用户能够以更吸引人、更具交互性的方式直观地了解这些信息.文章旨在为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丰富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方法,更好地传播和保存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也为其他地区的文献出版物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参考路径.

    数字人文可视化叙事《东北画报》

    基于文化体验的新文创设计策略与实践研究

    刘恋郭绮涵童宇萱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传统形式的文创产品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文创产业通过技术赋能、多品牌跨界合作等新形式活化了文创衍生品.新文创设计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播,在满足用户物质需求的同时兼顾精神需求,成为新时代设计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文化体验的角度出发,结合营销学理论和文化层次理论,对具有代表性的新文创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探索新文创设计策略并尝试进行设计实践,助力新文创在与技术、商业融合的态势下回归文化属性本身,以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新文创文化体验体验营销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