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研究
美术研究

邵大箴

季刊

0461-6855

010-64771021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美术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优秀作品及画家。读者对象为美术院校师生、美术专业研究人员及业余爱好者。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推动美术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融合的提案

    林茂
    4页

    简约与诗意:20世纪80年代韦启美绘画风格之转变

    袁元刘昶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20世纪80年代韦启美的艺术生涯及其在艺术史上的贡献,他在这一时期的风格转变与创新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韦启美置于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和社会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中来审视,同时重点分析韦启美在80年代的绘画艺术上所展现的"简约与诗意"风格,不仅是其个人艺术探索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艺术在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文化选择与价值取向.这一转变突出了韦启美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同时揭示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变迁的敏感洞察和深刻反应.

    简约诗意风格转变

    过程作为方法——谭平版画新作语言研究

    张宇彤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谭平的艺术体系中,版画是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他将版画中间接印制的方法变成直接的语言表达,将过程作为产生"异感"的方法,必然和偶然、理性和激情在印制过程中产生,呈现的结果是非预设的、并未完成的状态,其独特的版画语言创造出了感知世界新的可能性.本文连贯艺术家的整体艺术历程,跟踪记录艺术家创作的全过程,从身体性和歧感美学的角度,研究谭平新版画语言的当代特征.

    谭平新版画过程非预设未完成状态

    王室、藏家与外交:德国视域下的中国瓷器收藏路径和艺术审视

    吴若明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地区关于中国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15世纪.从16世纪开始,德国地区逐渐兴起了中国明清外销瓷器的广泛收藏,成为海上丝路贸易背景下王室收藏的风尚潮流.20世纪以来,新兴的私人藏家在中德间的流动与收藏进一步丰富了德国地区的中国瓷器种类,特别是历史收藏中相对匮乏的高古瓷与官窑瓷器,并促进新型博物馆及研究进展.此外,中国政府和德国之间的外交馈赠中陶瓷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艺术品的政治意义.本文立足于20世纪以来德国出版的相关中国藏瓷文献,重点探讨德国对其中国瓷器收藏路径、研究视角和历史流变等相关问题,从他者视野审视中国艺术的欧洲传播.

    德国中国瓷器收藏路径图录博物馆

    "从传统中获取新途径"——董希文敦煌时期写生活动考释

    吴端涛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董希文在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时期所进行的写生活动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相关作品进行了考证,特别是对其在南疆公路工地写生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鉴于当时的写生活动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所里的工作安排,因此还对董希文如何处理临摹与写生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追问了此段写生经历之于董希文艺术生涯的重要影响.

    董希文敦煌艺术研究所莫高窟写生

    瑞鹤仙:北宋州桥石壁雕刻的建造与主题

    董睿
    30-32,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古出土的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包括明代砖石结构桥体和北宋石壁两部分,北宋石壁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由海马、仙鹤和祥云组成的巨型雕刻,是北宋具有纪念碑性的建筑和雕刻艺术,代表了北宋皇家艺术的最高成就.州桥始建于哲宗绍圣四年(1097),州桥石壁雕刻艺术深刻体现了宋哲宗的治国理念:一方面借此工程表达其向熙丰变法的回归,另一方面以州桥恢弘的气势和在都城核心的位置体现其亲政的宣示.

    州桥海马仙鹤汴河宋画

    杜英奇作品

    杜英奇
    33-35页

    李展作品

    李展
    36-38页

    王犁作品

    王犁
    39-40页

    明代宫廷的扇画与宫廷的赐扇活动——兼论宫廷扇画在朝野的流动和影响

    张斌
    46-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