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生周刊(学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生周刊(学术版)
民生周刊(学术版)
民生周刊(学术版)/Journal MinSheng Weekl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打击家庭暴力与妇女维权的法律保障研究

    杨芳
    115-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妇女维权中,家庭暴力是被着重关注的焦点问题,家庭本来应该是和和美美的,但是一旦出现家庭暴力,那么家庭就面临破碎,为家庭成员造成诸多严重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面对解决家庭暴力问题,进行妇女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解决路径,同时也是解决家庭暴力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通过分析家庭暴力的形成原因,提出寻求法律是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最佳途径,以此确保妇女的合法权利。

    家庭暴力妇女维权法律保障

    少年司法中社会调查报告之"调查"探析

    张丽霞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将未成年人的刑事诉讼程序单列成章,少年司法的相关问题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少年司法中的社会调查报告的概念,当前学术界探讨了很多,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却没能准确界定,本文从"调查"、"法律调查"、"社会调查"出发,从实证的角度重新根据其法律属性界定"社会调查报告"的概念。

    少年司法社会调查法律调查社会调查报告

    知常以观变:从基本处反思民国史研究

    代新明
    118-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的建立,是我国从封建帝制到共和国变化的一个过程。这就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观察民国在哪些基本面相上产生了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以何种方式影响了我国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只有立足于古今中外的常态,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中国近代出现了与其它传统的人类社会不一样的形态。国民革命为中国发展带来了很多根本性质的改变,因此,应该以更为开放的形态来看待共和制"国体"。

    民国史基本处民族国家国体

    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与影响

    党娜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发展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我党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艰难年代中开展系列革命活动,最终夺取革命胜利,并收获了大量相当宝贵的历史经验,而其思想与之在社会实践中的效能作用,早已与群众中扎根,是我党诸多革命思想中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同时也反映出了党内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人民群众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挥道家思想在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秦冰竹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子创作的《道德经》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对如今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有深远的意义。随着近几年来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炭企业面临转型发展的压力,职工的思想也出现了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将道家思想运用到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阵和煦的春风。

    道家思想煤炭企业思想政治

    浅析微电影的叙事方式

    王琪
    123-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电影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达方式,是随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在制作、表演等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有较大区别。本文意在对微电影的叙事艺术进行剖析,从微电影的故事选择、叙事情节、演员运用等方面对微电影的叙事艺术以及微电影的成功进行阐释说明。

    微电影叙事文化艺术

    浅谈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河南新安县为例

    王宇红李芳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新安县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秦时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不同的历史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交汇融合,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物资源。目前,新安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989处。博物馆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千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4个、县级43个。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物

    借鉴传统文化精华树立文化自信

    吴冰
    126-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具有包容会通、民族凝聚和精神激励功能,在对外交往中,"合作共赢"理念就是对传统文化中"和为贵"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文化精华现实启迪文化自信

    两方水土下的文学比较--威廉姆·福克纳与莫言的地方情结

    杨娜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福克纳和莫言一个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一个是当代中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二人虽生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却在有限的创作空间中构建了各自无限的地域精神。他们的创作源于他们所处的地区和时代,同时也代表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本论文选取了两位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喧哗与骚动》和《红高粱家族》进行对比和比较,从而探讨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家笔下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判断。

    威廉姆·福克纳莫言地方情结地域文化

    《华女阿五》中隐含作者的解读

    邹莹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用"隐含作者"这一叙事学概念,从编码和解码两方面入手,探讨《华女阿五》这部自传作品中隐含作者存在方式,并得出"隐含作者"这一概念适用于研究华裔自传和非自传小说这一结论。此外,本文进一步阐释借助"隐含作者"来分析族裔作品能减少政治性与社会性的束缚,从而使得读者在伦理道德层面做到不误解,不夸大,不被利用。

    自传隐含作者编码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