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

杨会来

双月刊

1003-045X

meishuzhiyou@sina.com

010-65591404

100735

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中国美术/Journal Art in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全国29家美术出版社联合协办的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经历了筚路蓝缕的20年,已经发展为集学术、审美、信息、实用于一体的综合类美术刊物,既保持了对美术出版界动态一贯的关注,又涵盖了当代美术界热点、学术动态、艺术家及作品介绍、展览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到九原无愧色——甲辰岁尾回望白石

    4页

    齐白石与帅铭初交游考

    张子妍任军伟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9年3月,齐白石因往返钦州的缘故而游历香港,其间在香港停留了八日,并与友人游览了太平戏院、中环旧大会堂等地.此后,齐白石与香港再无直接联系.到了20世纪40年代,齐白石与一批香港书画家、美术活动家建立起市场业务关系,从而使齐白石的艺术得以在香港传播.本文通过对齐白石致香港美术活动家帅铭初的五通信札进行考释和解读,揭示齐白石与帅铭初的相识缘由与交往历程,展现帅铭初在传播和推广齐白石艺术时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二人的艺术情谊.信札中提及的篆刻、绘画润格为研究齐白石艺术市场提供了新的资料.

    齐白石帅铭初交游润格

    从借用到创造——东北"翻身年画"运动对"翻身"革命话语的实践

    李程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6年11月,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与哈尔滨画报社需要合作开展"翻身年画"运动,不过刚从延安转战至东北的文艺工作者并没有在此地的革命工作经验,因而只能借用延安"土改—生产"的图式进行创作.一方面,因为此图式无法体现"翻身"内涵,另一方面因为人物形象过于陕北化,所以直至1947年9月之前,相关作品皆不甚理想.1947年9月后,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离开哈尔滨.张仃主抓"翻身年画"工作,通过组织开展"靠山屯年画座谈会",参加"坦白运动""诉苦运动",在接受"斗争—翻身"革命洗礼的同时,也接受了群众的"再教育".如此,艺术家们从借用"劳动英雄"图式转向对东北"翻身英雄"的塑造,并以图像形式建构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人民群众中的地位.

    "东大鲁艺""翻身年画"运动图式"翻身英雄"

    道义斯文——纪念沈鹏先生逝世一周年系列活动座谈会综述

    《中国美术》编辑部
    21-35页

    新疆米兰佛寺"有翼童子"像身份渊源探赜

    刘若岚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兰佛寺"有翼童子"壁画的身份渊源与造型风格.通过对学界不同观点展开分析,笔者认为"有翼童子"像原型源自"爱神"厄洛斯,是自以犍陀罗雕刻《花纲与爱神》为母本的米兰花纲人物壁画简化而来."有翼童子"像所具有的希腊化犍陀罗及罗马艺术风格,反映出米兰地区东西方不同艺术之间的交流与融汇.

    米兰佛寺"有翼童子"壁画身份渊源造型风格

    《燕几图》真伪考

    许昌伟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题为北宋黄伯思所作《燕几图》因存在两处矛盾而在清代被四库馆臣斥为伪托.至民国时期,朱启钤也曾对此有过论证,只是目前学界对此尚无定论.本文采用文献学、名物学方法,考证图谱流传过程中的人物细节,通过发掘黄䚮、李纲相关史料,摹画《燕几图》可能是黄伯思之子黄䚮为其父所整理之图谱的状貌,并分析图谱中的关键图式,指出这些图式与宋时社会风物的紧密关联,以此进一步证明图谱的真实性.

    《燕几图》"云林"黄伯思黄䚮李纲

    何以"涤砚"——王蒙《涤砚图》的图像叙事与生成逻辑

    董佰奇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在王蒙《涤砚图》的图像元素及潜在母题的含义中,试图以风格之外的绘画元素,对隐藏在图像背后的叙事逻辑进行阐释.本文同时关注到《涤砚图》受画人"嵕山"的生平经历与该画图像内容生成之间存在的潜在逻辑关系,尝试为该画主题与图式的构成组建起一条可追溯至宋代院体画的脉络,以期拨正过往在有限视域下解读王蒙画作时形成的成见.

    《涤砚图》王蒙余谦林逋观望姿态

    《赵之谦年谱》续补40则

    徐蘅瑢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邹涛编撰的《赵之谦年谱》是赵之谦研究的重要书籍,因成书时代较早、资料匮乏,故而搜集不易,偶有疏漏之处.笔者曾结合海内外博物馆、图书馆所藏作品及文献材料,参考私人收藏、拍卖图录、专业艺术展览,补遗43则.今次在陆续发现新文献的基础上续补40则,共计补遗83则,以资学界参证.

    赵之谦《赵之谦年谱》文献考据补遗

    "事了拂衣去":为纪念王憨山而写

    华天雪
    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纪念王憨山一百周年诞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憨山与黄秋园、陈子庄、崔子范一道崛起于民间.他们以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震惊画坛.彼时,美术界秉持学术公心,以发掘、保护之心,珍惜、爱护之意,促成了他们四人所代表的"现象",并使这一"现象"进入当代美术史的篇章之中.可以说,这是历史机遇赋予他们的一份幸运.在30多年后的今天,借由对王憨山的纪念,我们再次回顾并重新审视这一"现象",尤其是从王憨山的个案来看,会发现其所表现出的努力、超凡的胆量和创造性以及对时代敏锐的洞察力,使得他在生命后期喷发式地展现出卓越的艺术才华.因此,如果说王憨山等人是幸运的,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艺术本身.

    王憨山中国画大写意民间传统

    改革开放四十年(1978-2018)湖南省美术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夏恒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作为我国中南部地区的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自古以来便较为可观.改革开放后,湖南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美术产业最终完成产业转型,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术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国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然而,目前人们对湖南美术产业发展的关注度远远不够.本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湖南美术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生产、流通、消费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产业运营主体、生产方式和品类以及经营方式等,归纳湖南美术产业的地域分布态势、各阶段整体发展水平及突出特点,指出美术产业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重要地位.

    艺术市场文化产业湖南美术产业改革开放艺术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