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

杨会来

双月刊

1003-045X

meishuzhiyou@sina.com

010-65591404

100735

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中国美术/Journal Art in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全国29家美术出版社联合协办的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经历了筚路蓝缕的20年,已经发展为集学术、审美、信息、实用于一体的综合类美术刊物,既保持了对美术出版界动态一贯的关注,又涵盖了当代美术界热点、学术动态、艺术家及作品介绍、展览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到九原无愧色——甲辰仲夏回望白石

    4页

    闲将古鼎剩丹霞,着上檐前枝上葩——齐白石花卉、蔬果画法要点

    娄师白
    5-8页

    壮志丹青:新四军美术工作者群体研究

    沈冠东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革命美术史研究中,有关新四军美术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群体研究的视角出发,以群体活动为线索,尝试再现"美术铁军"的壮志丹青.新四军美术工作者的来源较广,其主要工作包括绘制宣传画、办报(画)刊、美术设计等.新四军美术工作者群体的革命意志与艺术创作能力齐镳并驱,坚决且出色地执行了党的文化路线,起到了发动群众、鼓舞斗志的作用.

    新四军革命美术抗战美术群体研究杨涵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战国蛇座凤鸟漆木鼓架考释

    刘晋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国蛇座凤鸟漆木鼓架自20世纪30年代末于湖南长沙出土,辗转日本、美国,最终被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此前,国内外学者皆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过讨论,然而多数分析并不深入,几乎未有系统研究.笔者通过对该器物重新梳理与考释,认为器物所表现的是"凤鸟践蛇",具有尊鸟贬蛇的内在寓意.战国蛇座凤鸟漆木鼓架为楚人尝试创作鼓架漆器的产物,然而因其功能性、装饰性较弱,楚人后将其改进为虎座鸟架鼓.此后,同类蛇座鸟架鼓便少有制作,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战国蛇座凤鸟漆木鼓架虎座鸟架鼓漆器髹漆楚文化

    "四明本"《西岳华山庙碑》及其书法史价值

    李晨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岳华山庙碑》作为东汉隶书的重要代表,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后世习书的范本.出于历史原因,原碑损毁之后,传世的几部拓本成为历代学者研习的珍贵资料.目前,现存此碑原拓共四个版本,即"四明本""长垣本""华阴本""顺德本".因传拓年代不同,文字毁损程度各有差异,不过各自的历史价值皆不容忽视.本文试以"四明本"《西岳华山庙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传世拓本的版本、流传等情况,分析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书法书法史拓本

    互惠、权力与经济:晚明社会交换中艺术礼品的样态

    宋长江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礼品常见于晚明社会交往中,折射出诸多面向.晚明艺术礼品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内在报酬性艺术礼品与外在报酬性艺术礼品.内在报酬以赠礼本身为目的,外在报酬是要达成一些现实目的.晚明艺术礼品交换多数遵循着互惠原则,其中表达性互惠在于维系情感,工具性互惠用于交易与开拓社会关系.当然,艺术礼品的交换也并非单纯依从互惠.在权力影响下,存在着交换的不均衡性及向社会地位等级较高者单向流动的特征.艺术礼品是文化经济的体现,有益于艺术品交易的发展.艺术礼品的交换与公开化交易其实是艺术品交换的两面,一面为隐性,一面为显性,两面辅车相依.

    晚明艺术礼品社会交换艺术品交易

    随园遗珠——南京博物院藏袁枚晚年书札三则散记

    万新华
    39-46页

    故宫博物院藏"海上四任"绘画作品初探

    许彤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任"在海派艺术家中可以称得上是佼佼者.故宫博物院藏"四任"作品中有很多精品,且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藏"四任"作品进行梳理,对艺术面貌形成的路径展开探讨,分析其画作有何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以此管窥"四任"的艺术成就与彼时的绘画风尚.

    "四任"故宫博物院海上画派任颐任薰

    陕西当代中国人物画发展史略及艺术特征

    张西昌
    5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催生的美术大众化成为文化现代化的紧密组成部分.至20世纪中叶,"徐蒋体系"在全国美术院校的构建更使中国人物画成了展现社会主义文艺观的典型模本.尤其在陕西,当代人物画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本文将对陕西当代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创作生态和艺术特征等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阐述.

    中国画人物画陕西人物画美术大众化现代艺术

    背靠背的双重表达:达·芬奇《愉快和痛苦》的寓意探究

    王子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芬奇一生完成的油画和壁画作品屈指可数,因而学者们多从其手稿入手对其展开研究.他作为一个多面的全才,手稿中隐藏了许多奇思妙想,许多学者皆试图通过手稿中的线索来还原历史中真实的达·芬奇.本文以现藏英国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的寓意画《愉快和痛苦》为研究对象.肯尼斯·克拉克曾画中形象评价为"有双头的'怪物'",贡布里希亦说:"莱奥纳多发明的那个双胞怪魔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显然,在这些艺术史学者的眼中,仅从人物形象来看,达·芬奇画的是一个超自然的"怪物".本文则尝试用图像学方法分析手稿的图文,追溯图像原典——雅努斯和文本,即《会饮篇》《斐多》和《伊索寓言》中的双头形象,并结合精神分析学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愉快和痛苦》的创作意图,找到研究该图像的新视角.

    达·芬奇《愉快和痛苦》寓意画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