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

杨会来

双月刊

1003-045X

meishuzhiyou@sina.com

010-65591404

100735

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中国美术/Journal Art in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全国29家美术出版社联合协办的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经历了筚路蓝缕的20年,已经发展为集学术、审美、信息、实用于一体的综合类美术刊物,既保持了对美术出版界动态一贯的关注,又涵盖了当代美术界热点、学术动态、艺术家及作品介绍、展览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连厂肆与偕游"阅市"——初次寓京期间的齐白石

    宋长江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3年4月至6月,齐白石初次寓京.他时常闲游琉璃厂,寓目书画、篆刻艺术品,以之为一项重要的休闲方式,琉璃厂的古董商也会主动携物登门求售.其间,齐白石结交了几位新朋友,多与他们偕游"阅市"琉璃厂,共同品鉴书画、点评画家.彼时,思乡情切的齐白石陷入病痛,心绪黯然,幸而新结交好友的探望、关爱与彼此间偕游厂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抚慰.流连厂肆对齐白石的积极之处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开拓了他的眼界与胸襟,二是加深了其与新结交友人的情谊,三是使其心理发生了较大转变,提升了自信心,开始敢于自称"先生",四是无形之间缓解了病痛,抚慰了思乡愁绪.

    齐白石书画寓京琉璃厂艺术市场

    独领风骚的齐白石篆刻拍卖市场

    邓欢华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其篆刻风格雄强真率、大气磅礴、独具匠心,自成"齐派",在拍卖市场颇受藏家青睐.文章通过梳理齐白石篆刻在国内拍卖市场上的历年成交记录,勾勒其作品的交易状况,依据印章风格、印主身份、印面大小是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因素,指出齐白石篆刻在近现代篆刻拍卖市场上的独领风骚之处.

    齐白石篆刻拍卖市场艺术品交易

    从"英雄"到"人民"——抗战时期徐悲鸿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艺术转向

    张鹏汤云鹏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悲鸿同时浸润于五四运动新思潮与传统儒家道德观念之中,思想和艺术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抗战时期,其艺术思想发生了多重转变,这归因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面对抗战时局对艺术家的召唤,徐悲鸿开始在艺术作品中将"英雄"的救赎愿景寄托于现实的"人民"力量.以徐悲鸿抗战期间图像叙事的重要节点作为研究对象,延伸其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依据与个人主张,剖析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对自身定位的多重面向,将有助于今人完成对徐悲鸿其人、其艺的现代阐释.

    徐悲鸿"英雄""人民"现代知识分子艺术转向

    延安时期拥军主题美术图像研究——以《解放日报》为中心

    姚嘉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像自人类之始到现在,一直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意义传达方面具有文字无法取代的价值.延安时期,在文字的传达意义面临着重大障碍的时代背景之下,《解放日报》建构了图文互动的叙事机制,积极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从拥军主题图像的角度出发,以图像内容、图像形式及图像功能为切入点,深入探讨20世纪40年代版画艺术的社会性、人民性、时代性以及延安时期艺术创作和传播对当代视觉权力架构的审美启示.

    延安美术革命美术《解放日报》图像研究拥军优属

    《女骑手正面像》:兼谈印象派绘画与现代生活的美学

    沈语冰
    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我们关注到《女骑手正面像》时,马奈的其他作品便会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会发现马奈对某些色彩、某个妆容、某种道具,甚至某类题材的痴迷.采用女骑手形象来表达他对夏天的构思并非偶然.那些穿着时尚、年轻美貌、气度高华的女人走进马奈的艺术世界,形成了一个反映巴黎现代性的"女性长廊".她们或清丽逼人,或意态雍容,总之生气勃发、惊艳灵动,与同时期学院派裸体画或肖像画蜡像般漂亮却毫无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马奈《女骑手正面像》印象派现代生活的美学

    错位与演变——戴泽1957年《论印象派》手稿解读与研究

    平川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戴泽1957年撰写的关于印象主义论争的手稿为一手文献,梳理其所持的核心观点.笔者结合戴泽的创作实践与印象派接受与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时代思潮和戴泽人生际遇、学脉传承、艺术思想等角度出发,剖析其理论认识与艺术实践之间出现"错位与演变"的原因,以期丰富戴泽的艺术研究,充实学界对20世纪60年代印象主义大讨论的认识.

    戴泽印象主义印象派论争美术思潮手稿

    "九阳启泰"——绵羊太子图式的来源、使用与传播

    王鑫宇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绵羊太子图式,或称童子骑羊图式,是元、明、清三朝宫廷织物中常见的吉祥母题之一.目前学界将其形成时期定为元、明,然而近年考古文物提示此纹样可与更早的佛教"释迦牟尼骑羊"传统图式相关,并可能受到印度传来的佛像背障装饰的影响.明清时期绵羊太子图式作为节令母题,其使用并不限于冬至当日.作为"九阳消寒"的组成部分,其通常与"消寒图"共同使用至冬日结束.绵羊太子图式在明朝晚期以织锦形式传入日本,并进入日本茶文化,作为"名物裂"代表纹样之一而广受关注,显现出中国传统美术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绵羊太子童子骑羊节令美术佛教纹样冬至中日交流

    广允缅寺紧那罗形象调查与图像研究

    苏嘉禾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绘于云南沧源广允缅寺的紧那罗形象既是古印度宗教图像系统向东"图文传播"的产物,又是政治力量与民间文化融合的结果.紧那罗作为一种具有神圣功能的艺术形象,出于艺术传播的需要而被不断地构建、重组.从宗教典籍到佛寺壁画,从文学形象到装饰纹样,其形象与功能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从"左图右书"的视角出发,对紧那罗由神圣功用转变为审美功用的演变轨迹进行"历时"与"共时"的梳理,在艺术传播语境下探索广允缅寺紧那罗形象的本真.

    佛教美术广允缅寺紧那罗紧那丽人鸟组合

    "淀园"风雪——从戴熙《寒林冬山图》的递藏看晚清官员的历史记忆

    辛梦玮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寒林冬山图》是戴熙为"子衡"所作山水画,绘制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即戴熙陷入仕途危机称病辞官的前一年.画中人物形象与文献中陶渊明的形象相近,戴熙借此应为表达归隐山水之意.这些边跋除为追忆戴熙外,还记录了晚清官员述及太守与诸生游"淀园"(按:即圆明园)旧事.本文通过分析《寒林冬山图》的绘制与递藏经过,钩沉相关历史细节,探讨晚清官员的收藏趣味,以期帮助读者更加立体地认识"庚申之变".

    戴熙晚清官员绘画收藏圆明园"同光中兴"

    簠斋余绪:从"十钟山房"到"居贞草堂"

    刘圆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19世纪至20世纪的金石学家而言,周进是陈介祺身后少有的能规模其学且成就相类者.这一看似偶然的现象实则存有内部学理的承递关系.本文从主客观条件、鉴藏成就和释古、传古关怀等方面出发,将陈、周二人进行对比,以期揭示一条从"十钟山房"到"居贞草堂"之间必然存有却隐而未宣的学术脉络.

    陈介祺周进金石鉴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