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深部煤层注入CO2 过程中,超临界CO2 对无烟煤力学强度与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以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对 2种恒定温度(40、60℃)条件下超临界CO2 对煤体劣化特性进行探究,利用自主研制的超临界CO2 浸泡设备搭配煤体单轴加载装置对其力学强度进行初步测定,借助CT扫描系统表征孔裂隙等结构,通过分析不同浸泡时间(0、1、3、5、7 d)对孔裂隙的物化效应,揭示超临界CO2 浸泡后无烟煤宏观强度损失与微观结构演变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对无烟煤宏观强度的劣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伴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劣化效应逐渐减弱,逐渐趋于某一定值,其劣化主要时期为浸泡 0~5 d,同时破坏模式改变,破坏颗粒的平均尺寸逐渐增大.同比恒温 60℃,恒温 40℃状态下的超临界CO2 对煤体劣化作用较为明显;借助CT扫描系统发现,经超临界CO2 浸泡后白色矿物质消失,"溶蚀孔洞"逐渐扩大,新生孔裂纹不断发育,裂隙开度增加.煤样内部孔裂隙在 0~5 d迅速发育成较为连续的孔隙团,此后内部孔裂隙缓慢发育,逐渐趋于稳定;超临界CO2 侵入煤体内部,其通过萃取煤基质中的有机物与溶蚀碳酸盐矿物组分,形成"溶蚀孔洞",破坏晶体结构,导致内部孔隙团逐渐发育.伴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大,煤体吸附能力增加,其"溶胀效应"进一步增加孔裂隙发育,最终导致宏观力学强度的改变;由宏观强度损失数学模型分析得到,煤体经过超临界CO2 浸泡后,强度包络线向右偏移,摩尔应力圆向左偏移,内摩擦角与黏聚力均变小,最终导致煤体宏观强度的损失.